
企業家各不相同,他們的思維模式也不同,這可能與其個性有關,甚至影響到他們所選擇的工作領域。獨特的思維模式,引領著他們事業的成功。
如果想找出自己的創業道路,可以先看看別人的經歷,也許會有所助益。
下面是不同領域里9大著名企業家的創業故事,希望能讓你在自己的創業歷程中有所啟發。
9大成功企業家的思維模式
1、先去接觸客戶。
人們總認為創業應該先開發產品,Greg Gianforte堅持那是個錯誤的方法。賣出前一個公司,和妻子孩子移居蒙大拿后,Greg Gianforte打算重新開始創業。
他專注技術領域,相關經驗非常豐富。但是與別人“先設想出產品或服務的雛形,然后尋找投資”不同,Greg Gianforte先拿起電話,與潛在客戶進行交流,詢問他們想買什么樣的產品。
電話咨詢一個月后,Gianforte花費60天的時間來編寫代碼,開發出客戶想要的技術產品。Gianforte說,他的新公司RightNow Technologies,一開始就可以盈利。RightNow Technologies主要開發基于云計算的企業級軟件,在2011年賣給了甲骨文(Oracle)公司。
2、為現有產品找出新銷路
Sam Phillips,是Sun Records唱片公司的創始人,他并沒有開創出搖滾樂,但孟菲斯(搖滾樂發源地)的標簽卻會一直伴隨著他。
Phillips創建了Sun Records,作為一名DJ,錄制出他熟悉的鄉村樂和藍調的融合。他相信很多有才能的歌手并未被發掘。因此,創建了一個氛圍寬松的唱片公司,用獨特的音響效果,錄下那些無名歌手的天籟嗓音。
最終,Phillips發掘出一大批有極大影響力的音樂家,包括貓王Elvis、Jerry Lee Lewis、Carl Perkins和Johnny Cash。他成為音樂史上的一個標志,一名富有的企業家。
3、使用互聯網來開創事業
很多企業家都在談論互聯網的重要性,但很少有人能像Jason Nazar(Docstock.com聯合創始人和CEO)一樣特別清楚如何以及為什么互聯網這么重要。
在MyTreat Blog的采訪中,Nazar將他的成功——特別是現在公司的創建和發展——都歸功于互聯網。他說自己通過互聯網籌集到400萬美元的初創資金。還使用互聯網找到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建立起公司的大部分組織框架。
Nazar為其他企業家提出一些使用互聯網發展業務的建議。首先,估算投資互聯網建設能得到多少回報。其次,在與別人建立業務關系時,確保你提供一些價值,而不是一開始就向別人要求什么。
4、不求回報的付出
這起來和上述觀點沖突。但是,前對沖基金經理和科技企業家James Altucher認為,當你不計回報地付出時,機遇可能會降臨到你的身上。
Altucher稱,他經常給想合作的人或他欣賞的人不計回報地提供一些創意。很多時候,他都沒有收到太多回報,但有時候,結果卻出人意料。
有一次,Altucher給投資專家Jim Cramer(TheStreet.com聯合創始人)發送一份“推薦文章標題”列表。結果,Jim Cramer邀請他成為“特約撰稿人”。
5、把控企業愿景
馬云,阿里巴巴集團的創始人。盡管阿里巴巴財力雄厚,在中國非常受歡迎,走向國際的道路卻并不容易。
雖然網站產品不斷遭遇假貨和仿牌方面的指責,阿里巴巴仍在朝著目標定位努力,希望將自己的網站建成其他企業的商品批發源。
隨著阿里巴巴上市招股,另一個挑戰出現了。馬云希望能保持對公司和現有高管團隊的控制權。一旦新的投資者出現,則很難做到這點。
但是,馬云相信他的公司愿景和他所創建的文化,能保證他在公司發展戰略上有很強的發言權。
6、了解品牌的力量
70年代末80年代初,星球大戰電影系列最初播放后,大部門人只看到一種文化現象。電影的成功為科幻小說和幻想找到一個全新的市場。
但是,制片人George Lucas卻看到更多。在他看來,星球大戰系列影片已經創造出一個強有力的品牌。而這個品牌成為有利可圖的跳板,與星球大戰相關的玩具、電子游戲、紀念品和人造景點,都需付費購買品牌授權。
2012年,Lucas以40.5億美元將盧卡斯影業和星球大戰特許權賣給了迪斯尼。
與此同時,Lucas很明顯并沒有失去對有影響力和有利可圖品牌的興趣。最近,他投資1000萬美元給星巴克咖啡連鎖店。
7、集中關注對業務發展有力的事情
從最暢銷的唱片到夜總會,再到服裝系列、體育用品等等,說唱歌手Jay Z出名的不只是他的音樂,還有他的商業頭腦。
Jay Z成功的部分原因是專注。拒絕花時間在任何無益于企業發展的事情上。《福布斯》記者Zack O’Malley Greenburg稱,這種專注讓Jay Z拒絕參與到為他撰寫的一部書中。反之,Jay Z決定直接發表他自己編寫的書,然后從自己的故事和形象上直接盈利。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這些做法無遠見。但是,有多少次我們的注意力和精力被其他事情轉移,而無法專注自己的事業?——那讓我們付出的代價有多大?
8、質量把控永不松懈
從14歲開始在自家面包店里做學徒,直到2002年去世,Lionel Puoilane對他的事業一生都很癡迷。這種癡迷體現在他對產品質量的把控上。
Puoilane擅長用木材火在烤爐中精心烘焙面包,世界聞名。
雖然國際消費者對其品牌面包需求不斷擴大,Puoilane仍拒絕批量生產面包。相反,他堅持每一片面包都必須由受過他教導的面包師手工制作。
即使他體驗過更多現代科技,也開設了面包店連鎖店,Puoilane始終堅持對產品質量的把控。
他的女兒Apollonia,繼承了這一傳統直到今天。
9、讓產品與眾不同
創造出獨一無二的產品,這種想法很常見。早在1783年,Primrose兄弟就覺得生產出像歐洲水晶一樣好的產品——Waterford品牌由此誕生。
他們將玻璃和礦物結合制造出水晶的加密技術,真的生產出用手指輕敲,就會產生悅耳回音的水晶。這種水晶由技藝精巧的匠人制作,以深刻和華麗的雕刻聞名,給予Waterford品牌水晶獨特的外觀。
Waterford品牌如此珍貴而備受推崇,以致于19世紀50年代工廠因經濟原因關閉后,Waterford仍以無與倫比的質量而被人懷念。幾乎一個世紀后,Waterford水晶傳統在愛爾蘭復活,重拾榮耀。(編譯/雨果網 楊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