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123rf.com.cn
中國制造成本持續增長,在中國的外資企業倍感煎熬。一部分外企轉移到勞動力成本相對低廉的中國內地,少部分欲撤離中國,尋求他地。但是,因為中國本土內需市場龐大,需求增長逐年攀升,大部分外資企業仍然會留在中國,以占天時與地利,爭奪中國本土市場。
中國制造的成本優勢正在消失
雨果網從美國《赫芬頓郵報》4月19日的報道中獲悉,走進上海的王子工業公司(Prince Industries)的廠區,你會發現這里的工廠跟中國其他地方的工廠一樣忙碌。工人必須日夜兩班地干活。工廠生的組件被運送到世界各大制造企業,諸如卡特彼勒、西門子、霍尼韋爾等(Caterpillar, Siemens, and Honeywell)。
然而,事情正發生著變化。中國制造的成本正在快速上升。
王子工業公司首席執行官馬克?米勒表示:“我們當初來中國的時候就預計到這樣的事情一定會發生,但是我們無法知道它的到來會有多快?!?
中國不再是世界諸多制造企業所追求的低成本制造基地了。咨詢公司AlixPartners的研究表明,到2015年之前,將制造業外包到中國的成本將相當于美國本地的制造成本了。
AlixPartners的執行總裁史蒂夫?毛雷爾指出,在過去的幾年里,中國制造成本優勢已經大大削弱。如果時間回到 2005年,那時中國商品到美國的到岸成本要低于美國本土成本的25%至30%。但是,根據我們的分析,現在這種成本差距的三分之二已經消失了。
毛雷爾表示,工人工資上漲,人民幣升值,以及運送到世界各地的物流成本持續增加等一系列因素在推高中國制造的成本。
他表示,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在未來的四到五年,中國的制造成本將與美國看齊。
自從十年前王子工業公司在上海開設工廠以來,中國工資平均每年上漲了12%,而中國貨幣對美元每年升值25%。
由于最低工資標準逐步提升,每小時的工價也水漲船高。與此同時,為了吸引更多的技術工人,制造商們不得不提高工資。
外資不會大量撤離中國
隨著中國制造成本的上升,有報道表示一些工廠已經撤離中國,轉移到了制造成本更加便宜的地方。
有些美國公司則重新回到美國,雖然成本有些差異,但是美國工人較高的生產率彌補了這些差異。雖然如此,但是很少人認為大量外國企業將會撤離中國。
波士頓咨詢公司的哈爾?西爾金表示:“我不認為許多外國公司將要撤出中國,因為中國國內需求正在以每年8%至10%的比率增長,即使他們決定撤離出口加工廠,他們也會將這些出口工廠轉化為面向中國內需市場的工廠。中國將有一個很大的市場,其需求將穩步增長。”
西爾金說,在上海等沿海城市里,備受高成本折磨的制造商將紛紛尋求把工廠搬到勞動力成本較低的中國內地或西部區域。
雨果網從該報道中了解到,一些外國企業已經在中國內地取得了成功。與此同時,有一部分公司認為這樣搬遷是不值得的,因為在中國內地的生產力水平無法達到他們的要求。
即使是中國的制造成本上升,王子制造公司仍然受益于其海外業務擴張。自從進入中國以來,該公司的年收入增加了一倍,達到4000萬美元。
王子工業公司的盈利增長大部分得歸功于其在中國設立的工廠,該工廠的產品大量地供應給在中國有制造企業的客戶。
CEO米勒說:“我認為這對我們來說是有意義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者這對每個美國公司來說具有相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