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化”漸漸開始被行業及各大電商平臺頻繁地提及,出口賣家似乎迎來一個品牌“出海”的黃金時代,中國賣家該如何擁抱機遇,再上一個臺階?
2019年1月11日-12日,“2019全球跨境電商服務商采購節暨雨果網全球客戶答謝晚宴”上,將有一場同時對話亞馬遜、eBay、wish、速賣通和Lazada五大電商平臺的圓桌論壇,來共同探討中國的跨境電商應該如何打造品牌化。
近兩年,“品牌出海”似乎成為跨境電商行業的主旋律,各大電商平臺也將工作重心放在助力賣家實現品牌化上,比如去年年初eBay推出了“千帆計劃”、亞馬遜重磅打造“品牌+”項目等。
為何“品牌化”一時之間會成為行業熱詞呢?回顧過去,我們不難發現,出口電商在最初野蠻生長的時期,依靠新品就可輕松獲取流量帶來訂單,甚至賣仿牌也不用承擔太多風險,在此情況之下誰又會想要費時費力,耗盡心血去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呢?
可當平臺賣家不斷涌入、品類激增的行業大環境下,價格戰和傳統“鋪貨”模式已經不能夠幫助出口賣家打開現實的局面。而品牌卻是能夠幫助賣家重獲定價權,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有效途徑。
行業賣家需要實現品牌增值,形成正向的發展;中國品牌需要走出國門,改變制造王國“低價低質”的固有印象。加之國家鼓勵、平臺支持,出口電商賣家迎來“品牌出海”的黃金時代。
品牌意識雖已慢慢深入賣家心中,但中國品牌成功“出海”的案例卻少之又少,深究其因,打造品牌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品牌的形象和定位如何準確把握;品牌化的進程如何循序漸進;大量資金長線投入……其各中難點多多。
此外,“品牌出海”還要考慮如何克服“水土不服”的問題,從而真正打入海外消費者的心中,這需要一個漫長的“試錯”過程。
眼見品牌化之風已刮起,出口電商賣家要么逆風前行要么陷入更加不堪的處境。
在此情況下,出口賣家要如何突破瓶頸?各大電商平臺接下來又有出臺什么樣的政策,助力賣家“品牌出海”?賣家是否能借勢平臺來完成品牌化轉型呢?
2019年1月11日-12日,坐標深圳,“2019全球跨境電商服務商采購節暨雨果網全球客戶答謝晚宴”上,亞馬遜、eBay、wish、速賣通和Lazada五大電商平臺將同臺對話,將針對平臺賣家在品牌化進程遇到的問題一一剖析,同時也將透露平臺在品牌化方向的新政和發展趨勢。
(文/雨果網 董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