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體店總是抱怨電商搶走了他們的生意,但是上周公布的政府調查顯示,新加坡民眾很少網購。新加坡每條街道上都有商場,人們把逛商場當作一種消遣。
雨果網從新加坡媒體“asiaone.com”網站4月7日的報道中了解到,該報告調查了2012年10月到2013年9月期間新加坡民眾的購物行為。報告顯示,三分之一的家庭至少網購過一件商品,但是這些家庭月平均消費為260美元,網購額僅占月消費額的4%。
如果將統計范圍擴展至新加坡所有民眾,那么家庭月平均消費僅為82美元,網購額占月消費額的比重僅為1.7%。
新加坡統計局每五年進行一次《住戶開支統計調查》,此次調查共有11000多個家庭參與。
新加坡理工學院市場營銷零售講師Amos Tan表示,這個數字遠低于西方國家。“新加坡工業發達,技術先進,但是電商的發展水平卻相對落后。新加坡每條街道上都有商場,人們把逛商場當作一種消遣。”
調查還發現,高收入家庭網購比例也較高。
月收入較高的家庭網購比例約為一半,而底層收入的家庭網購比例僅為10%。
家庭里面年輕人較多的,網購比例也較高。家庭中至少有一名成員為25至34歲的,網購比例為41%。而家庭成員年齡超過45歲的,只有18%的網購比例。
網購的花費中,機票占到46%,酒店預訂占到40%。
相比之下,服裝和鞋類的網購花費僅占4%,只有7.6%的網民會在網上購買電影票。
烏節路商業協會常務理事Steven Goh表示,相信實體店看到這些統計一定會大受鼓舞,但市場已經變了。
他表示:“無數的商店正在殺氣騰騰地策馬過來,各種折扣活動令人眼花繚亂。如果這些統計數據都是兩年前的,很難想象今天是什么樣子。”
“網購的人中年輕人居多,而且大多是高收入群體。我們應該重點關注這一類人群,他們就是我們未來的客戶。”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統計,去年,新加坡民眾網購額超過了10億美元,同比增長13%。
在過去的兩年里,像中國的淘寶商城和日本的樂天這樣的電商巨頭都已經在新加坡電商市場分得了一杯羹。新加坡本土電商Luxola預計明年銷售額將達1億美元。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表示,去年,新加坡網絡零售總額為300億美元。
24的視頻制片人Felicia Toh表示,她不會永遠都在實體店購物。
上個月,Toh網購了四次,她說:“實體店的購物體驗比較真實具體,但是網購是另一種感覺。”(編譯/雨果網 唐小玉 譯審 吳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