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馬遜近期的封號動作愈加頻繁,國內大小賣家接二連三倒下。封號潮之下,亞馬遜賣家的“生態圈”也迎來大震動......不止國內如此,國外賣家也有被官方封號且不給詳細理由的情況出現——據德媒報道,因不滿亞馬遜德國站封旗下店鋪,德國一家族企業mi.to pharm一紙訴狀將亞馬遜告上法庭。
前不久,主營化妝品及醫藥相關產品公司mi.to pharm收到了亞馬遜官方一封郵件,被告知公司在亞馬遜德國站的店鋪出于相關原因已被封號。這一消息對mi.to pharm猶如晴天霹靂——店鋪被封,銷售主要渠道斷了不說,放在亞馬遜倉庫的待售庫存更是有著被清的風險。
由于不滿店鋪就此被封,mi.to pharm聘請了Oppenhoff律師事務所的法律顧問Simon Spangler。Simon Spangler表示,mi.to pharm在亞馬遜的平臺被封,只收到了一份較為籠統的通知郵件,告知其因違反使用條款而被封號,卻沒有詳細說明封號原因,mi.to pharm針對此進行申訴后,亞馬遜方也并未給出具體說明。
在將此案訴訟至Hannover地方法院后,該地方法院認為亞馬遜德國站這一行為屬于“對市場支配地位的濫用”,也沒有滿足P2B條例的相關要求。基于此,法院表示,亞馬遜應立即解封mi.to pharm店鋪,且不能銷毀處理賣家儲存在亞馬遜倉庫的貨物。若對該判決不滿,亞馬遜也可繼續上訴。(該案件編號為25 O 221/21)
上文提及的P2B條例,即歐盟商業平臺條例(platform-to-business)。該條例于2020年7月12日開始實施,規范了包括但不限于規范了亞馬遜、eBay、Google Shopping、Microsoft Store、Apple App Store等線上平臺以及Facebook或Instagram等社媒平臺中平臺方與賣家之間的合作關系。條例對平臺如何限制、暫?;蚪K止與賣家之間的業務關系做了詳細說明,內容其中之一便是:如果平臺方決定終止與品牌之間的合作關系,對店鋪進行封號處理,那么,必須得給出詳細的理由說明原因,以避免平臺方“一手遮天”,出現“不透明的商業行為”。
除了歐盟地區,非歐盟地區的部分國家/地區也就類似P2B條例的相關法規進行了完善。例如,日本最近頒布了一項與P2B條例類似的,針對數字平臺的法律條款。韓國也有計劃搭建一個類似的法律架構。而提出P2B條例的歐盟,近期也已經在對該條例進行相關修訂。該領域法律專家Spangler表示,(政府相關部門的)這一立場,很有可能對包括亞馬遜在內的平臺巨鱷“帶來相當大的影響”。
【小貼士】雨果跨境針對亞馬遜封號潮的業態演變做一系列報道,報道維度涵蓋封號潮動態、行業影響、趨勢預判、品牌轉型及出海等維度。點擊這里,即可閱讀。
(來源:跨境爆哥)
以上內容源自外媒,由雨果跨境后臺編輯整理匯總,其目的在于收集傳播行業新聞資訊,雨果跨境不對其真實性、可靠性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