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賣家每天在算利潤的時候,銷售額 扣除銷售傭金,尾程派送費,頭程貨代費用,采購成本后算出的毛利可能還能賺點,但是扣除廣告費和倉儲費之后,特別是倉儲費,掐指一算,做了個寂寞,面對高昂的倉儲租金,特別是今年以來,因為去年疫情期間賣的好,發了很多的貨到國外倉庫,導致倉儲成本居高不下,這也就是為什么今年價格戰這么激烈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賣貨就怕貨物積壓,會產生很多弊端和不利影響,今天就倉儲費這個話題跟大家做一個分享.
大家知道,亞馬遜倉庫的倉儲費是按淡旺季分類的,淡季1-9月份,旺季10-12月份,淡旺季的倉儲費會相差2-3倍,海外倉是分階梯收費的,時間放的越久 倉儲費越高,而且每個階梯的價格也是翻倍往上走的,所以庫存時間越短,倉儲成本就越低,相應的也就成了利潤
因為這是一個變動成本,控制的好可以節省成本,把控不好會吞掉產品的利潤,甚至虧損.
那么我們應該怎么避免倉儲費過高吞掉辛苦賺的那點利潤呢,以下幾個原則供大家參考.
很多賣家在計算補貨的時候,往往是根據最近的銷量情況,比如平均一天20單,按這個節奏去補數量,這樣會產生二個問題,第一,今后的銷量會這么一直穩定嗎,如果遇到差評了怎么辦,導致銷量下降,第二:發生了斷貨,等第二批接上的時候能恢復原來的銷量嗎,也是一個未知數,加上競爭環境的變化,都會影響到今后的銷量,根據我的經驗,按現階段測試出來的銷量往往跟后面的銷量有差距,而且差距還不小,因此在測算補貨數量的時候,謹慎一些.
在貨代費差不多的情況下,我建議是多批次少量貨的發,這樣做得目的是,降低了庫存積壓風險,弊端也比較明顯,因為是散貨,貨代費會偏高,不過也要考慮到,整柜發過去,貨物積壓也會造成倉儲費,這就需要權衡這二個方面做一個比較和估算,合理控制成本
有些海外倉在倉儲費上會有1-2個月的免倉時間,這就要計算一下,我移出去的成本是多少,我要多久才可以賣完,轉移出去的庫存成本和仍然放在原來倉儲的費用哪個合算,如果產品滯銷比較嚴重,移出去的成本也相對便宜些的話,這里建議將貨物轉移到其他海外倉.
庫存費吞掉利潤的現象已經普遍存在了,因此那些有點實力的大賣家自己到國外建海外倉了,因為體量大,在綜合成本上,自營海外倉還合算一些的話,就干脆自己建了,這樣的話,從長期的邊際成本角度來說,是越來越低的,時間越久,越體現其價值,不過對于大量的中小賣家來說,還是要從運營中想辦法,避免倉儲費吃掉你的產品利潤.
(來源:雨課講師Kevin)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
(來源:Kevin跨境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