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Z世代消費者通常被認為是頗具環保意識的一代人,這批年輕群體不僅鐘情于Depop這類閑置轉售平臺,也流連于SHEIN和Nova等大型快時尚品牌,活脫脫是“環保”與“浪費”并存的矛盾體,他們的環保意識究竟是發自肺腑的訴求,亦或是流于表面的購物選擇,讓人一時難以捉摸。
何出此言呢?
以下幾種觀點激烈討論了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關系:
二手閑置衣物與可持續性時裝存在何種吸引力?
年輕人真的是出于環保意識才選擇二手平臺嗎?
亦或者,純粹是因為二手平臺提供了一個性價比相對較高的窗口,讓年輕人得以一窺不斷更迭的社會潮流呢?
個人更傾向于最后一種觀點。
轉售平臺數量激增,讓任何人都可以開創自己的閑置轉售事業,向世界各地的買家銷售商品。線上寄售平臺ThredUp聲稱,到2029年,類似的高性價比零售平臺將占市場份額19%,而百貨公司銷售的新衣服將減少到7%左右。
今年8月,服裝銷售平臺Depop在150個國家總計擁有3000萬活躍用戶。當零售行業在疫情期間受到沖擊時,該平臺于2020年營收約6.6億美元,甚至比前一年的銷售額翻了一番。隨著商機四處蔓延,古馳(Gucci)和巴寶莉(Burberry)也推出了各自的轉售計劃,紛紛入局爭奪市場份額。
凡此種種,都繞不開零售商們共同的關鍵消費群體:Z世代。
90%的Depop用戶都在26歲以下。如《君子》雜志英國版(Esquire UK)所述,“Depop像同時代的The Real Real、Grailed、Poshmark和Vestiaire Collective一樣,很好地助推了年輕消費者對于古著的購物欲。”
但是Depop這類二手轉售平臺如此炙手可熱,真的是因為Z世代環境意識增強了嗎?
答案確實如此——環保仍是Z世代的熱議話題。畢竟,作為覺醒的一代,他們在成長過程中能意識到氣候變化帶來的無數惡果。至少部分年輕消費者對于環境的焦慮,時刻映射在他們的購物選擇上。引用一個高中生在《紐約時報》中的表述,“購買二手閑置衣物,一是因為便宜,二是因為避免浪費,我們不愿看到那些仍然很精美的衣物被丟棄在垃圾堆里。”節儉是美德,對于追求性價比與可持續性生活的人而言更甚。
二手平臺讓賣家能夠將閑置又嶄新的衣物轉手下家,從而再去購買新潮的衣服;也能讓買家以高性價比買入喜歡的款式——本質上,雙方都在為追趕潮流且塞滿自己的衣柜,不懈奮斗著。
但與此同時,隨著快時尚電商大量涌現,加之其對于環境的負面影響,這也讓上述結論變得更加復雜,甚至讓人產生自我懷疑。
《Vogue Business》2020年的一項調查顯示,105名Z世代消費者中超過一半的人表示,他們均從快時尚品牌購買大部分衣服。僅SHEIN一家公司便在2020年賺了近100億美元——連續第8年收入增長翻了一番不止。
今年5月的美國購物應用下載榜,SHEIN超過亞馬遜勇奪頭籌,該平臺不僅是TikTok和YouTube等社媒的話題寵兒,同時也是全球訪問量頗為可觀的時裝網站。
但像SHEIN這樣的線上零售商也并非完全是行業的新產物。
如今的快時尚零售商們,借鑒過去20年Zara和H&M等實體店的經驗,以極低的價格和類似的設計獲得了不錯的銷量,同時淡化了其作為獨立品牌所應有的特性,變得可有可無。例如,SHEIN的服裝價格通常在8到30美元之間。雖然SHEIN已經成為快時尚市場的帶領者,但還有很多其它渠道也可以買到便宜的類似產品,如Missguided、Fashion Nova、Boohoo和Pretty Little Thing等都是消費者認為不錯的選擇。
但該商業模式依然能正中Z世代人群的“靶心”,幫助該群體實現“以更低的價格獲得更多滿足”的愿望,并從中賺得盆滿缽滿。
盡管快時尚零售行業處于上升趨勢,但其背后依然散落著一地雞毛。
快時尚品牌通常因生產程序和工人處理方式而受到抨擊,其規模之大和隨之導致的資源浪費也是錚錚事實。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數據顯示,快時尚品牌生產過程每年產生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總碳排放量10%,同時估計每年消耗1.5萬億升水。2018年,時尚產業排放約21億噸溫室氣體,占全球排放總量4%,甚至是全球航空業排放總量的兩倍之多。更糟糕的是,據報道,超過50%的快時尚服裝在一年內就被丟棄;美國人平均每年扔掉70磅的紡織品和衣服。與此同時,SHEIN和同類企業每周生產數以千計的產品,成品價格變得越來越低,野蠻生長的商業模式逐漸背離當今社會的環保訴求,不斷堆積著“精美廢棄物”。
作為循環經濟的一部分,像Depop這類網站確實提供了較為節能減排的商業模式——至少能夠減少目前時尚產業需要的生產規模。正如可持續發展咨詢公司Quantis的一項研究所指出的:問題的關鍵在于,循環經濟必須不能導致消費增加,否則就會出現“快時尚消費持續的反彈效應”。
因此,雖然Depop的人氣持續上升,但人們擁有一個琳瑯滿目的衣櫥以跟上迅速迭代的潮流的壓力也在同步飆升。消費者的需求通過快時尚品牌得到了滿足,但轉售網站也為消費者提供了另一種途徑完成壓力釋放,讓人們的衣柜里塞滿了挑不完的款式。一位入駐Depop的賣家在其個人簡介中寫道:“我喜歡所有的衣服,但我不能接受反復穿同一件衣服。”
因此,盡管二手平臺和賣家的數量不斷增加,意味著循環經濟不斷發展,但就目前而言,對電商市場中依然“不夠綠色”的競爭勢力,仍并未能構成威脅。
也許,隨著氣候惡化加劇,更強烈的緊迫感能真正滲透到Z世代年輕人的購買習慣中。
但就目前而言,可持續性并非是年輕一代內在的主流觀念,它仍然僅僅淺顯地停留于人們“我要不要買二手衣服”的想法之中,而非真正能觸及到其本質。
(編譯/雨果跨境 大偉)
(來源:叫我趨勢菌)
以上內容源自外媒,由雨果跨境后臺編輯整理匯總,其目的在于收集傳播行業新聞資訊,雨果跨境不對其真實性、可靠性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