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媒稱,在依靠外資為主的制造業帶動經濟增長的越南,年輕人開始遠離工廠。
據日本《富士產經商報》12月15日報道,越來越多的打工者厭惡長時間勞動和嚴酷的工作條件,寧愿返回家鄉從事收入低但壓力小的“小時工”。這令原本就苦于熟練工不足的產業界更加發愁。不僅如此,非正規部門不斷吸收勞動力還可能給越南經濟發展拖后腿。
即使收入少也愿意從事輕松的工作
一個姓阮的25歲年輕人4年前離開越南北部北江省的農村,來到首都河內的自行車工廠工作。趕上政府大力發展制造業,他原本希望抓住機遇,但現在已經對打工生活心灰意冷。
阮只讀到高中畢業,工廠的工作對他來說很難,長時間勞動也令他不滿。加之公司因為今年業績下滑要減薪,阮決定回到妻兒所在的家鄉去。他說:“干建筑業的小時工更輕松,而且能跟家人在一起,收入減少也沒關系。”
報道稱,沒有一技之長,為養活家人而到城市里工資高的工廠就職的越南打工者之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轉向做“小時工”。根據越南政府智庫——中央經濟管理研究院公布的數據,2010至2012年,未納入統計的非正規部門吸收的勞動者激增21%。
阮回到了家鄉,而留在城市里擺小攤或干按天雇傭的工作的人也不少。北部永福省出身的27歲黎姓年輕人今年被河內的服裝加工廠辭退后,開始在市內商業街的米粉店打工。黎也回想說,工廠工作時間長、限制多,沒有想象中那么好。
原本非正規部門在越南經濟中的占比就很大。越南勞動榮軍社會部的干部指出,越南國內約三分之二的勞動力在從事“不穩定且生產效率低”的非正規工作。越南中央經濟管理研究院2012年的調查數據顯示,這些勞動者的平均月收入約為350萬越南盾(3451越南盾約等于1人民幣)。與此相比,正規部門的就業者扣除健康保險以后的月收入在500萬越南盾左右。
越南歷來靠廉價勞動力吸引外國制造業,近年三星電子、LG電子以及諾基亞等大廠商都不斷在該國設立工廠。
但各公司最發愁的就是確保勞動力問題。與外資公司打交道的供應商聯合團體的干部透露:“幾乎所有的外資公司都為尋找和挽留熟練工人發愁,有的公司還為工人提供住宿和培訓,但仍有很多勞動者因受不了壓力而轉向非正規部門。”
生產效率低 對經濟形成打擊
另一方面,勞動者流向非正規部門也威脅經濟本身。國際勞工組織的經濟學家警告稱,非正規工作妨礙越南的生產效率和競爭力提高,對經濟形成打擊。國際勞工組織5月的報告書顯示,該國的生產效率相當于馬來西亞的1/5,新加坡的約1/15。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越南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將低于馬來西亞和菲律賓。
越南政府也并非對此坐視不管,政府2012年開始實施以農村勞動者為對象的職業培訓。但參加者僅達到25%,大大低于政府設立的2015年實現70%的目標。越南總理阮晉勇強調,“有必要對教育制度進行全面改革”。但有意見認為,“制度改革不能居高臨下脫離實際,而應根據企業的現實人才需求,在與企業協調下推進改革”。
歡迎關注跨境電商及外貿行業第一微信號【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