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郎咸平著名的“6+1”理論中,銷往國外的產品是通過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以及終端零售6大環節創造出來的,中國僅掌控“1”(生產制造),高利潤都被國外企業賺取。
然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無疑讓外貿生意變得充滿想象力,也為“中國制造”指向了新的藍海。
正如總部位于重慶的跨境電商“大龍網”所嘗試的方向一樣,左手集結生產制造商,右手聯接海外零售商,甩掉中間貿易商,把眾多的傳統外貿企業與互聯網相結合,通過縮短重組供應鏈,打通一條由“中國制造”向海外市場的快車道。
商機
下周四,50位來自俄羅斯的零售業巨頭將“打飛的”來到中國,參加由一家跨境電商OSell承辦的國際采購商大會。
“從去年開始盧布暴跌,加上國際環境影響,無法從西方采購商品。”零售商代表James稱,目前俄羅斯人已變得更精打細算,來中國參加OSell網站的國際采購商大會,是打算看看有沒有合適的生產商,拿到性價比更高的貨源。
James口中的OSell網站,中文名叫“大龍網”,是一家總部位于重慶的跨境電子商務企業。2009年成立以來,已逐漸成長為中國最大的跨國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之一。其業務模式是以跨境O2O(將線下商務與互聯網結合在一起),實現中國制造業直通海外零售圈的M2B(生產商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直接面對零售商)模式。
“目前大龍網有400多萬個SKU(每款商品識別編碼),主要包括3C電子、服裝、箱包等品類。”大龍網總裁馮劍峰在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平臺去年已實現220億人民幣的營業流水,平均每天的交易額保持在6000萬人民幣左右。
中國制造企業直通海外零售商 跨境電商縮短重組外貿供應鏈
模式
“大龍網的客戶群是海外的零售商群體。”馮劍峰說,公司成立之初,曾一度把外貿交易定位B2C(企業通過互聯網提供網上商店,消費者通過網絡在購物、支付),打算直接面對海外消費者,但很快發現這種模式存在問題,售后服務體系上,消費者難以得到全面的保障。
為此,馮劍峰把目光轉向“M2B模式”,用跨境O2O方式,將中國制造商和海外零售商對接起來,終端消費者則通過零售商獲得本地化的服務。而目前大部分跨境電商無法解決的“最后一公里”所帶來的物流、客服和售后等問題,都由本地零售商解決。
在這個流程環節下,中國的制造企業,越過了進口商、批發商,能夠直接面對當地零售商,促使外貿供應鏈縮短重組,最終達成了整個鏈條的優化,也省去了傳統外貿眾多的中間環節,商品價格大幅降低。比如沃爾瑪這樣的海外大型零售商,就是通過“M2B模式”,享受著來自中國工廠的最低價格。
“一帶一路”沿線建線下體驗館 線上線下互動黏住更多海外買家
布局
2014年7月,廣東東莞;2014年11月,浙江義烏、福建平潭;2014年12月,江蘇蘇州;2015年2月,廣西梧州,3月31日,四川綿陽……除把總部設在重慶外,近半年來,大龍網團隊馬不停蹄趕往各個城市,與當地政府簽訂一份份產業合作協議。
“這些城市都有一個明顯的特征,都是外向型產業帶。”馮劍峰說,重慶以制造業見長,近年來又致力于大通道、大口岸、大平臺建設,形成通向國際市場的水陸空三大通道和樞紐,一些生產商還與寶馬等知名品牌合作成為配套商。通過引入這部分優質賣家,不僅豐富了海外零售商的選擇,更為“中國制造”出海新添通道。
在左手集結國內產業帶制造商,右手則聯接海外零售商的同時,大龍網還發力線下服務。“今年我們將在‘一帶一路’沿線布局線下體驗館,莫斯科館在下個月將最先亮相。”馮劍峰透露。
據了解,體驗館內將開展多種本土商貿社交活動,通過各門類主題的中國精品展銷會、中國品牌發布會、采購配對活動、沙龍等,全面擴增制造商和海外零售商的接觸面及互動面,通過線上線下互動,黏住更多的海外買家。
行動
制造商不光賣貨還要打響品牌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跨境電商的逐步深入使用,除了帶來更廣闊市場,也讓一些傳統外貿企業看到做品牌的希望。
趙宇是一家代工企業的負責人,從做傳統游戲機加工貿易發家,開始轉向自主開發智能游戲機、藍牙產品,目前注冊擁有品牌。
“通過大龍網OSell跨境O2O平臺進行營銷推廣,海外消費者的反饋不錯。更有大賣家以分銷的名義采購自家的產品去銷售。”趙宇說,做了這么多年的代加工貿易,第一次通過跨境電商擁有了自主銷售渠道,自主運營、定價,產品直銷海外,盈利空間大幅提升,甚至初步培養起了自己的品牌。
在他看來,跨境電商和傳統的代加工盈利有著明顯的差別,一個是被動賺取微薄且越來越不好賺的辛苦錢,一個是主動地求變,若能緊隨市場變化,推出好產品,做好營銷及服務,那么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對于制造商而言,自主運營一定比單純供貨更加有吸引力,廠商也才有空間去規劃發展自己的品牌。”
舉措
我市將促進傳統外貿企業“觸電”
昨日,記者從市外經貿委了解到,截止到2015年3月底,我市注冊外貿企業達到9000家。但在運用互聯網技術上,渝企稍顯“保守”。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市外貿企業主要銷售推介渠道,仍以參展參會、交往收集等傳統渠道為主,少部分外貿企業開始嘗試借助成熟的電商平臺,或者自建電商平臺等方式,通過互聯網拓展市場。
市外經貿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我市將著力完善“互聯網+”發展環境,大力促進傳統優勢外貿企業“觸電”,運用跨境電商開展外貿營銷,擴大外貿規模。
具體來說,爭取與京東、蘇寧易購等國內知名電商龍頭企業實施戰略捆綁,開展跨境電商合作。在跨境B2C試點工作引領下,大力拓展B2B、B2C、C2C、O2O等跨境電子商務外貿新業態,培育競爭新優勢,推動更多外貿企業通過“觸電”實現發展。
針對已有開始跨境電商業務的企業,則引導多業態發展。據介紹,今年我市將促進大龍網“小龍購”平臺上線運行,開展進口業務,打造進出口雙向跨境電商業務龍頭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市還將集中打造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加快完善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和優化通關通檢措施。
聲音
重慶交通大學財經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主任謝水清:傳統外貿的大額交易正逐漸被小批量、多批次的“碎片化”進出口貿易取代,開始轉向以在線交易為核心、便捷物流配送為優勢的跨境電子商務發展。“互聯網+”外貿讓跨境貿易具有門檻低、利潤高、環節少和速度快等特點,讓全球的貿易變得觸手可及,也是促進傳統外貿企業,借助互聯網平臺,實現利潤最大化。
重慶社科院區域研究室研究員李勇:“互聯網+”外貿的創新發展,離不開產品和市場結構的調整,向高附加值的產品和產業轉移來實現。“互聯網+”思維之下,能夠讓企業從用戶的細微需求入手,把市場細分到每一位國外客戶,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在某個細分市場上逐步形成自己的專業化經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