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冬天已經過去,春天還會遠嗎?往年,人們對春天總是充滿期待,但在跨境電商行業領域,寒冬或許還沒完全過去,露出春曉的苗頭。
一、掙扎與沉淪:跨境行業當下整體面臨的“四重挑戰”
幸福的賣家人人不同,不幸的賣家各個相似。去年,不少跨境賣家因流量下滑和低價競爭難以為繼,裁員是他們抵御風險的不得不實施的方法。
經多家媒體證實,2022年10月,黑鯊科技已經過幾輪裁員,原來1000多人,目前只有100多人,僅保留互聯網、職能等少數部門。沒有直接裁員的公司,也對薪酬福利、工作制度進行了調整,甚至延遲發放了年終和績效獎金。
除了降薪、扣績效等操作以外,更有大賣直接給員工放長假,讓員工停工待崗。據了解,某深圳跨境公司讓員工在家停工待崗6個月,期間按照規定發放最低保障工資。總體來看,2022年對跨境賣家來說,是充滿艱辛的一年。
綜上今年開年以來跨境行業領域的表層現象,當下跨境企業普遍存在的共性特點,窺探深層原因,可以歸納為跨境企業歷史性面臨的“四重挑戰”積弊:
1、流量轉化沉淀率難以進一步突圍,品牌效應基礎薄弱
當下,時代紅利退卻,跨境行業流量的轉化低效,依然困擾這跨境行業的品牌化升級進路,品牌的打法也趨向于同質,廣告費用持續增加,獲客成本高企成為跨境企業的普遍憂慮,品牌產品被同行模仿同質化的現象也較突出,品牌出海之路總體面臨瓶頸和挑戰。
2、跨境產品同質化,品牌競爭力“優選”秩序難以建立
選品套路雷同,營銷策略跟風,設計理念差異化弱等等,就像病毒一樣侵襲現有的跨境行業,同質化的競爭導致進一步的價格戰等內耗式競爭,讓跨境從業者產生了“腦霧”,品牌陷入“失焦”狀態。而新涌入跨境領域的掘金者,依然盲目采用“跟隨”策略,而非有計劃有戰略的思考行業價值創新點,進入惡性競爭的深度陷阱。
3、資本催化品牌化的同時,亦有副作用,品牌之戰難以突圍
資本在打破和塑形跨境行業原有商業模式和發展準則,并作為主動跨境行業的一種決定性因素,在助益行業發展,促進良性競爭的同時,也催化了行業競爭的“副作用”。資本戰爭的一般套路,能誘惑行業黑馬在短期內殺出重圍,顛覆行業格局。但“副作用”是獨角獸往往沒有作成,跨境企業盲目涌入風口,盲目殺入,結果導致風口沒追上,企業缺乏沉淀,戰略陷入混亂。
尤其是進入今年以來,資本對跨境企業從高熱投入到逐漸消熱,甚至進入觀望的趨勢越發明顯,部分所謂跨境資本的“守望者”們壓力陡然增高。
4、組織力量薄弱,品牌基因建構困難
跨境行業新近淘金者雖然依然在持續涌入,但是行業的重心已經轉向資深跨境企業行業品牌化趨勢,品牌級跨境產業出海,跨境企業如何升級轉型的重大課題。但是企業短期內加速擴張,管理卻跟不上,形成了制度缺陷與效率的低下。
二、電商平臺賣家危機顯現:缺乏戰略性策略布局,掉入“慣性”打法
平臺與賣家唇齒相依,也被席卷進這場危機中來,迫于經濟衰退、運費飆升和人員罷工、縮緊開支等多重壓力,不少平臺宣布大規模裁員: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南亞電商平臺Daraz Group宣布將裁員11%;亞馬遜決定裁員1.8萬人;電商又一巨頭eBay也計劃對全球4%員工進行裁員。
在降本增效為主題的2022年,人力成本是一個難以繞開的話題,這一點可以在裁員和招聘中體現。今年,多地招聘崗位與往年相比,呈明顯下降趨勢。深圳作為跨境電商之都,有著濃厚的電商環境,此前該城市對亞馬遜運營的需求卻在逐年遞減。
根據職友集數據顯示,2022年,深圳亞馬遜運營的招聘職位量為1367個,相比2021年的7.3k個職位,市場需求下降了81%;平均工資為人民幣11.5k,與前一年持平。同時,杭州坐擁眾多跨境企業,在開工的求職旺季,也顯露出了崗位需求下降的信號。2022年,深圳亞馬遜運營的招聘職位量為1367個,而2021年崗位是7.3k個,下降了81%;平均工資為人民幣11.5k,與前一年持平。
這些行業“還債”的背后隱約的是,前些年流量紅利起飛的電商消費品牌,實際大多極度依賴平臺的流量和社媒引流,而平臺則用促銷和低價等手段間接綁架品牌,每逢跨境大促節點,熱絡的流量背后,遮蔽的是大多數跨境企業低下促銷的窘境,形成血本無歸的“價格混戰”。
在這樣的局面下,許多跨境企業卻在拿到投資后,為了盲目滿足品牌化野心,使用品牌復刻、品類同質化延伸等手法,反復消耗同類消費人群的消費認知、消費精力和消費渠道,自己復制自己,自己抄襲自己,實際上造成整個跨境行業的同質化競爭,嚴重稀釋市場的心智份額。
三、跨境風雨之后的“彩虹”:雨林讓跨境“下半場”邁入品牌戰略創新時代
現有的跨境形勢邁入的品牌升級的下半場,而雨林Rainforest給出了行業“品牌化”的另類打法,雨林作為亞洲DTC電商及亞馬遜FBA品牌收購與拓展公司。在強大的頭部資金支持下,雨林收購并運營極具潛力的品牌集群 - 集中在以母親和兒童為消費群體的中微品牌,品類覆蓋家居、母嬰、個護、寵物用品等類目。
公司創始及高管團隊擁有豐富的亞馬遜運營及品牌增長經驗,通過規模、資金和專業知識,幫助其在全球范圍內成功擴張,打造直接面對新一代新消費者的超級消費品牌平臺公司。
控制成本對跨境業態而來核心在于收支平衡,除了解決人員問題,資金鏈也是需要賣家著重布局的重要方向。與其自身苦苦支撐,不如選對平臺,改善企業的財務狀況,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在品牌收購上,雨林可以為賣家帶來更多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企業整體的效率和效益,在精細化運營的同時,賣家可以學有余力拓展更多業務范圍,實現彎道超車。
與其讓自有的跨境品牌,陷入現有業態越發惡劣的同質競爭中,不如將品牌交付雨林實現品牌的真正戰略創新。據不完全統計,單單亞馬遜一個平臺,在2023年,就預計將有1000個亞馬遜品牌/店鋪被成功收購。把品牌也出售給了雨林Rainforest,不但不用承擔任何資金壓力和未來風險,還能在未來4-5年里,每年都能拿到分紅。
被雨林Rainforest收購后實現具體“雙贏”還包括:
? 企業主快速獲得收購款;資金解決了其現金流燃眉之急,并為其他業務的穩定和發展提供了保障
? 企業主轉型成為雨林Rainforest的供貨商,現有業務得以延續
? 雨林Rainforest優化品牌運營和海外市場擴張
? 實現季度同比> 20%的銷售和利潤增長
雨林的品牌“收購”創新戰略,帶給行業的不僅僅是“技藝”的改變,而是觀念的變革,意味著對跨境行業知識范疇系統的重新出發:以品牌“收購-升級”的戰略創新整合,實現跨境運營、營銷、品類研發、大數據等全行業渠道化的品牌統合蛻變。以雨林的統合戰略為根基,更好的讓整個業態鏈發揮“力出一道”的效果,幫助跨境企業品牌實現利益的可持續增長。
現在掃描下方二維碼,立即與雨林Rainforest聯系吧!
推薦品牌得傭金
(來源:韋恩聊資本)
本文作者對該作品擁有完整、合法的著作權及其他相關權益。未經許可同意,任何個人或組織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內容。轉載請聯系本文觀察員,違規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