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3日晚,阿里巴巴集團公布2023財年第三季度(自然年2022年第四季度)業績。該季度收入同比增長2%至2477.56億元,經調整EBITA同比增長16%,非美國公認會計準則下凈利潤同比增長12%。
總體來看,第三財季阿里的海外電商數字商業板塊、菜鳥以及本地生活板塊的收入增長,抵消了核心電商業務中國數字商業板塊的收入下降。
具體到業務層面,該季度阿里中國數字商業板塊實現收入1699.86億元,同比下降1%。淘寶天貓線上實物GMV(剔除未支付訂單)同比單位數下降。阿里在財報中解釋稱,主要下降原因包括時尚、配飾類目的需求疲軟,但醫療保健、寵物護理和生鮮產品的增長以及消費電子類目的降幅減小,部分抵消了GMV的下降。
阿里最為核心的“客戶管理”收入在本季度僅為913.44億元,同比上一年的1000.89億元直接減少了9%,即87.45億元。
中國核心商業板塊中,直營業務10%的幅度增長支撐了板塊收入的穩定。在第三季度國內疫情反復的情況下,依靠強履約服務,阿里巴巴第三財季自營和其他收入同比增長10%,其中盒馬和阿里健康為主要驅動力。
截至去年12月31日,在淘寶和天貓消費超過1萬元的消費者數維持在約1.24億,并有98%的留存率。
數據顯示,海外電商業務率先迎來復蘇周期。受雙11、世界杯、黑色星期五等多重海外消費旺季疊加因素帶動,第三財季阿里海外數字商業板塊實現收入194.65億元,同比增長幅度達到18%。
得益于土耳其電商Trendyol的增長,帶動了阿里國際零售業務整體訂單量同比增長3%、收入同比增長26%。此外,本季度Lazada、速賣通、Trendyol和Daraz訂單同比增長3%,Lazada在東南亞的訂單增長正在恢復,實現同比小幅回升。
在菜鳥的支持下,速賣通在海外持續改善跨境配送交付時效,菜鳥有5個新海外分揀中心投入服務,總數增至15個。去年12月,阿里在西班牙上線了新電商平臺Miravia,速賣通還上線了“全托管”新業務。
本地生活服務板塊在第三財季實現收入131.64億元,同比增長6%。其中,餓了么持續實現正GMV增長、每筆訂單的單位經濟效益持續為正數,阿里本地生活服務的虧損也在加速收窄,同比上一年度同期,板塊虧損大幅縮減近4成。疫情期間不斷上升的雜貨和藥物需求,讓餓了么非餐訂單實現強勁增長,帶動了整體平均訂單金額上升。
除餓了么外,2023年1月,高德的使用需求迅速恢復并創新高;飛豬出境旅游業務迅速增長,鄉村民宿預訂量同比增長132%。
財報顯示,在抵消跨分部交易的影響前,菜鳥的季度收入同比增長17%至230.23億元,其中有72%來自外部客戶。在抵消跨分部交易的影響后,菜鳥的收入同比增長27%至165.53億元,主要是由于自2021年年底服務模式升級。
第三財季阿里云收入達到201.79億元,同比增長幅度僅為3%,且經營虧損達到14.95億元。主要原因是公有云健康增長,但被混合云收入下降部分抵消。
數字媒體及娛樂業務收入為75.86億元,同比下滑6%,主要因阿里巴巴影業的收入減少,但優酷連續7個季度虧損同比收窄。
創新業務板塊在該季度收入達到8.23億元,與2021年同期的10.34億元相比減少了20%。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財務官徐宏表示,“在過去的一個季度,我們繼續提高運營效率和成本優化,從而實現了強勁的利潤增長。”第三財季,阿里凈利潤為457.46億元,同比增長138%,主要由于數字媒體及娛樂分部相關的商譽減值減少224.27億元。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阿里員工數為239740人,而上一季度該數字為243903名,一個季度減少了4163名員工。
阿里巴巴還持續推進股份回購計劃。徐宏表示,截至12月31日季度,阿里巴巴以約33億美元回購了4540萬股美國存托股,“持續兌現改善股東回報的承諾。”
封面圖源:圖蟲創意
(來源:資訊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