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來西亞是資本主義國家,其經濟在 20 世紀 90 年代突飛猛進,收入中等偏上,已經成功地實現了從農業和商品經濟到具有強大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多元化經濟,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馬來西亞電商平臺 TOP10
(來源:iPrice,時間:2021年Q3)
iPrice 的數據顯示,2021 年 Q3,馬來西亞電商市場幾乎被 Shopee 和 Lazada 兩大平臺所主導,不但包攬了 App Store 和Olay Store 的前兩名,二者還共占據了近 86% 的網站流量。
其中,Shopee 繼續拉開了與 Lazada 的距離,月均流量已達到后者的四倍以上,2020 年該數字還只是兩倍;且在兩大 APP Store 的排名也穩居第一。 Shopee 自 2017 年在馬來西亞加大投入以來,先后超越電商平臺 Lelong、11street,并于 2019 年全面超越 Lazada,2020 年開始逐漸拉大差距,成為馬來西亞當之無愧的電商平臺“一哥”,2021 年更是一路迅猛發展。
與此同時,馬來西亞本土電商平臺 PG Mall 也反超 Zalora 與 Lelong,躍居第三位。而國際電商平臺 eBay 也空降至第六位,在 App Store 和 Play Store 均排名第七。
跨境電商潛力有待挖掘
基于高互聯網滲透率以及政府的力推,馬來西亞的電商規模逐漸增長。Statista 的數據顯示,2016-2019 年間,馬來西亞的電子商務市場價值呈增長趨勢。其中,2019 年馬來西亞的電子商務市場價值為 242 億林吉特。
馬來西亞官方數據顯示,2020 年的電子商務對整年年的 GDP 貢獻率達到 11.5% 。其中,通過企業對企業(B2B)按客戶類型劃分的電子商務收入最高,為 4496 億林吉特,貢獻率為 66.6%;其次是企業對消費者(B2C),為 1940 億林吉特,貢獻率為28.7%。
同時,馬來西亞本地市場收入占電商市場的主導地位,對 GDP 的貢獻率為 87.6%,而國際市場為 12.4%。可見,跨境電商在馬來西亞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互聯網普及率較高
(來源:Datareportal-2021年1月)
近年來,馬來西亞的的互聯網基礎設施日漸完善,互聯網普及率提高。據 Datareportal 統計,截至 2021 年 1 月,馬來西亞有 2743 萬互聯網用戶,對比 2020 年增加了 73.8 萬,互聯網普及率為 84.2%。同期,有 2800 萬社交媒體用戶,相當于總人口的 86.0%;平均每個網民擁有 9.6 個社交媒體賬戶,且平均每天花費 3 小時在社交媒體上。
社交媒體在互聯網用戶中的流行,也影響著消費者的購物決策和購物渠道。數據顯示,至少有一半的馬來西亞人通過社交媒體購買產品。
馬來西亞常用的社交媒體平臺包括:
同時,馬來西亞的電子商務消費者數量在 2020 年飆升至 2190 萬,占總人口的約 66.8%,還有 88.3% 的網民使用購物 APP;82.9% 有過網上購物行為;68.4% 的電商交易通過移動設備完成。
可見,馬來西亞的移動電子商務更為發達,賣家在進入其市場時需要充分考慮這一特點。
(來源:跨境易小倉)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