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KCA是什么?相信很多做歐洲市場的跨境賣家并不陌生。
UKCA標志,是用于在英國投放市場的產品合格認定的標志,也是進入英國市場的強制性標志。
通俗來說,大部分做歐洲市場的賣家,為了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都會在自己的產品包裝上打上“UKCA”標志,也只有打上該標志,產品才能通關!
近期,發生了一起“離譜”事件。有賣家反饋,自己的產品在海關被扣押了,竟然是因產品打上了“UKCA”的標志,賣家表示一臉茫然,“不打這個標志如何出關?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調查后發現,“UKCA”標志被深圳某公司在國內注冊了商標,且完成了海關備案。
不僅如此,東莞也有一家公司注冊,只是商標底色與UKCA標識不同。
“標志”變成“商標”,不免太瘋狂
眾所周知,商標一旦在海關進行備案登記,商標持有人就有權要求海關扣押相關侵權貨物,這也是此次離譜事件的根源。
盡管這兩個商標均被提出無效,但因最終結果未定,商標狀態還未徹底無效,海關備案仍然有效!
商標搶注在跨境圈屢見不鮮,注冊英國官方網站的標志卻是聞所未聞,其真正意圖一言難盡。但,“UKCA”被注冊目前已成定局,打上標志的貨物只能付諸東流了嗎?
“UKCA”行不通,別忘了“CE”
就目前情況而言,并不是沒有自救的辦法。
在“UKCA”之前,還有“CE”,“CE”又是什么?這其中也有一段“故事”。
英國脫歐后,UKCA認證代替了歐盟實行的CE認證,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被納入UKCA標志范圍的產品,早已被納入CE標志范圍。
若要避免扣押情況發生,現可以使用歐盟的“CE”標識來替代“UKCA”,它們具有同等的銷售認可及作用,且“CE”并未被注冊商標,不存在此類“雷區”,賣家朋友可盡快更換包裝,防止造成大額損失!
合理有效規避,向侵權說“拜拜”
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漏洞”可實施補救了嗎?
類目的選擇是商標注冊的必經之路,注冊商標時我們通常會選擇與企業主營產品近似的類目進行注冊,這一點雖構成了商標對于產品保護的限制性,但于此次事件而言,無疑給賣家朋友吃了一顆定心丸。
“UKCA”并沒有全類目注冊!
據信息顯示,已被注冊的兩個“UKCA”商標,注冊類目均為9類,小類如圖所示:
這意味著,如果各位賣家朋友現布局的產品不屬于9類范疇,就不構成侵權!
若您布局的是9類產品,不幸已經被扣押貨物,建議可以考慮從商標已經被提出無效,狀態不穩定,并且商標本身顯著性問題,英國官方法律規定等角度進行申訴。
寫在最后
總而言之,即使是長期主義者,在品牌出海這條航線上,也會遇到各種困難。關關難過關關過,賣家一方面需要避免同質化競爭,另一方面要盡早構建自己的產品護城河,商標、專利、版權,一個都不能少。合規運營的同時,及時關注業內動態,降低踩雷風險。
(來源:麥穗說知識產權)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