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海外市場在物流、稅務等多方面進行大力整頓,貨物被查扣的事件高發,再加上海運費用不時狂飆,中小貨代的生存空間不斷被積壓,“三天一小雷,五天一大雷”近乎已成為業界常態。即使臨近年底旺季,貨代業內的“雷聲”仍此起彼伏,隨處可見。(哪些運營紅線不能踩?10月13日,運營增長私享會(深圳),和大賣一起聊聊年終旺季避坑指南,現場獲取銷量增長建議!點此立即報名學習!)
01
浙江一貨代停擺
近日,浙江某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發布了一則“貨物處置權”轉移公告,正式宣告停擺。
公告顯示,由于公司經營不善,無力處理目前公司項下一切業務相關事宜……自愿將2024年5月至2024年9月所有客戶與我司合作出運貨物的所有貨運代理業務的“發貨人貨主權”即貨物處置權主動轉移給三家貨代公司協同處理,并表示這三家公司處置本公告關聯貨物產生的一切責任由本司承擔。
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這家公司成立于2024年1月22日,從事多式聯運和運輸代理業,注冊資本為1000萬人民幣。然而僅運營不到一年就被市場無情淘汰,可見今年貨運行業的處境之嚴峻。
事實上,今年最大的變數是運輸環節中貨代公司墊付成本的激增。自去年11月起,也門胡塞武裝開始在紅海對商船組織多次襲擊,迫于壓力,很多國際航運公司只能選擇避開紅海,繞道非洲好望角。但隨著行程的遞增,海運費的價格也隨之上漲,直接影響貨代公司的資金投入能力。
此外,隨著海外清關審查日益嚴格,貨物被扣押后的滯留費與向同行支付的柜租都不斷擠壓它們。據了解,今年美國海關延長了貨物的通關時間,時間甚至能到15-30天。而海關查驗力度的加大,一旦同批貨物在查驗時出現問題,其他賣家的貨物同樣會受到影響,甚至可能涉及上百家商戶。
以上種種,無不對貨代企業的資源整合能力和資金運作能力給予了極大的考驗。在這種情況下,難以承受的公司只能被迫出局,使得行業內的貨代暴雷事件變得愈發頻繁,也由此埋下了極大的隱患。
02
多個貨代因失信被點名
本周二,深圳貨代協會公布了一條截至 2024 年 7 月失信被執行人信息的通知。協會表示,通過申請獲取了行業(限深圳地區)的相關失信企業名單,超 150+ 家失信貨代企業、貨主被曝光,具體涵蓋海關失信認證企業名單、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等。
基本上,貨代失信,多為低價攬收,收到費用之后拖延,找各種理由收取其他費用,比如遇到查驗需要贖貨,各種理由拖延,直至失聯,貨物和運輸費用全部被卷,更有甚者拖欠上游莊家的運輸款。
而貨主失信,一般為剛開始小批量發貨,付款及時,因多次合作,比較信任,或者給了賬期,后期付款開始拖延,然后突然開始走大貨,從此開始一直拖延不付運費,直至失聯。
當然,這些貨代“黑名單”的背后,同樣也揭示了行業本身標準的缺失。
隨著行業內卷加劇,貨代為了維持業務量進行低價攬貨,導致服務質量參差不齊。例如,有因服務流程非標導致代收貨款不規范、運輸合同變來變去、貨物丟失扯皮等情況,也有因服務評價體系缺失則讓整個貨代市場無法建立信任機制,很多貨代企業完全是為了騙而存在的,有的騙貨款,有的騙運費,市場毫無信任度,有賣家表示還曾遇到過貨代扣單敲詐勒索等……如今隨著行業合規化進程加速,貨代行業也開始進入清算期。
企查查數據顯示,全國范圍內,成立3-5年、5-10年的貨代公司注銷率分別為51.4%和81.4%。近年來,每年新成立的貨代公司數量呈逐年下降趨勢,2019年有8.9萬家,到2023年僅剩1.59萬家。另外在雨果跨境發布的《2024跨境電商行業二季度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二季度,63%中小貨代企業的營收相比一季度出現下滑,其中,15%中小貨代企業的營收下滑幅度高于50%,僅12%中小貨代企業的營收高于一季度。
對于貨代行業,合規經營不僅是生存之本,還是發展之道。另一方面也為賣家們敲響了警鐘,在找尋合作貨代公司的過程中切勿貪圖便宜,最好通過服務、渠道、時效等多方面考察貨代公司背景,拒絕低價誘惑,謹慎做出決定。
文/雨果跨境 封面/圖蟲創意
(來源:雨果跨境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