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版花王紙尿褲、意大利版愛他美奶粉、德國施巴潤膚露、美國飛利浦奶瓶、法貝爾兒童沐浴露……在南方某大城市跨境電商體驗店開張第一天客流量超過5000人,很多商品貨架“遭到”掃空。而究其原因,很多搶購者表示該跨境電商的商品“便宜”,這是什么原因呢?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購買境外商品,有一個便宜的途徑,那就是購買境外產品有“個人購買而非企業貿易,個人物品就可以繳納行郵稅而非貿易稅”的規定。跨境電子商務體驗店利用郵稅比一般貿易稅大約優惠30%,50元以下免征的特點,直接把商品送到了消費者身邊。等于用電子商務直接為消費者降低了關稅。建立實體體驗店,支付方式以電子商務支付的方式進行支付,和傳統購買境外商品比較,要便宜了很多,有了價格的優勢,自然吸引的大量顧客購買!
從2015年互聯網發展趨勢看,很多互聯網公司都大手筆的開始拓展線下渠道,比如今年阿里290億入股蘇寧,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看中了蘇寧1600多家實體店的優勢;2015年3月電商京東宣布:京東在北京市的第一家母嬰實體體驗店正式營業;2015年3月雷軍宣布:小米兩年內將在印度開100家體驗店,進軍海外市場;“雙12”即將來臨之際,當當網日前對外宣布,將在3年內開1000家線下實體書店……除此之外,O2O領域是今年電商的熱點,包括百度200億打造糯米網,在移動互聯網流量入口多渠道的前提下,以O2O閉環形式撬動移動互聯網,還有雙十二阿里在各大超市支付寶支付活動,無疑,在實體店被電商沖擊的幾予崩潰的時候,電商們又開始在線下布局網購體驗店,這是為什么呢?
一、線下體驗店,可以有效拓展網購人群
電商雖然火爆,但是大多屬于低價消費。從有關部門對2015年有購買記錄的487.5萬用戶分析發現,網絡購物者的消費主要集中于偏低端產品。雖然在雙十一活動中,全天電商的交易總額達到1229.37億元,從產品銷量看,服飾鞋包、運動健康、家用電器排在前三甲。而在線下實體消費中,這些占據的比例很小很小,在O2O領域,餐飲、旅店、電影、健身是熱點,而在美國,據統計,美國人均年支出30000美元左右,而線上消費比例僅占2%,那么剩下的98%花在哪里呢?答案是,大部分都在本地消費了,娛樂、健身、咖啡等。還記得早在幾年前,阿里雙十一日成交量為300多億的時候,某房地產大鱷不屑的說,“不夠我一個小區出售的房價!”可見,目前電商市場,只有在消費領域做得相對成熟,而且近于飽和,想要有新的突破,向線下發展是一個趨勢。
線下體驗店,可能會帶動更多的消費者,以雙十二阿里的超市支付活動,吸引了大量的“大媽”人群的參加,她們可以說不是網購的主力軍,通過線下體驗店的開拓,養成這一人群的網購習慣,有效的拓展網購人群。
線下體驗店,還可以吸引高端消費用戶。“網購”一直都被加上了“假貨”的標簽,而且電商和電商之間的競爭中也以此為賣點,這樣就把一部分高檔消費人群擋在網購之外,高檔消費人群對價格不是太敏感,而對產品質量放在第一位,而通過線下體驗店,可以徹底讓對網購存有懷疑的人群放下心理包袱,感受互聯網“定制”帶來的高性價比的享受。
二、線下體驗店,用數據說話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郭戈平說,實體店之所以面臨困境,其實原因不是電商太強,而是實體店太弱,沒有研究好顧客的需求。反之,在電商蓬勃發展的今天,“大數據”分析已經成為重要手段之一,線下體驗店顧客的購買行為,和實體店比較,會留下購買“痕跡”,就是說,線下體驗店,會充分利用數據對顧客消費行為進行挖掘,充分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消費能力。并且這種數據分析,并非只針對電商而言有利,其實對于商家、消費淶水也有好處!
商家:
對于本地商家來說可能成為最大受益者。如外出就餐、娛樂休閑等需求,在同品質服務中,消費者本著就近原則,促進本地化的服務市場發展;無地域限制型消費,還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本地商家受地域空間、門檻人口數的限制;其次,將支付模式和客流引導相結合,推廣效果便于檢查,每筆交易都可以跟蹤,提高商家營銷準確度,而傳統店鋪是無法有效追蹤消費者意愿的;此外,中小型企業受成本限制而無法進行大范圍的推廣宣傳,而這一模式可以彌補這一劣勢。
消費者:
對于消費者來說,在網上尋找到心儀商品后而不用擔心質量問題,在體驗店感知后再做出決定,風險更小;此外,消費者可以在網站上獲得更多的店鋪和商品信息,對于一個人在外地的消費者來說,更是減少了很多麻煩。
三、線下體驗店,可以加快移動支付手段的普及
傳統電商采用“電子市場+物流配送”的運作模式,線下體驗店則變為“電子市場+到店消費”模式。不過從從支付上來講,二者都采取網上支付,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上支付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這就為體驗店創造了條件!網絡支付常規化,是進行大數據分析的重要依賴手段之一,現在很多團購網站,雖然能夠給線下實體店帶來一定的流量,但是,實體店對團購網站還存在一定的“抵御”,他們會將團購的優惠通過店鋪優惠手段直接和用戶交易,從而讓用戶在二次消費的時候直接進店消費,而并不是繼續通過網站消費。一旦用戶移動支付習慣養成,可以有效的阻止消費者的“叛變”行為發生。
當然,線下體驗店也并非如想象中那么容易,首先一個問題就是,在保證線上線下價格同步的條件下,線下體驗店的人工費用、房租費用從哪里出?其次,對于已經養成“電子市場+物流配送”的消費者來說,如何讓他們養成“到店消費”的習慣?
誠然,線下體驗店并非適合所有的網購用戶,更多是滿足一些需要個性化服務的用戶需求,是一種創新模式的探求,因為線上銷售幾乎無法給消費者提供切身的感官體驗,更談不上享受生活了。而孤立的線下經營卻在網絡時代難以生存,創新模式的探索將是今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出路所在。電商布局線下體驗店,既不應該是線上走向線下,也不應該是線下走向線上,而是兩者之間的融合從而為用戶創造出一種端到端的、無縫的良好用戶體驗。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