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境電商相關的行郵稅稅制改革,一直是所有跨境進口電商企業和從業人員最關注的問題。從淺了說,這個事情關系到各大企業的方向調整;從深了說,這個事情甚至關系到整個行業的存續興衰。(點擊進入>>跨境稅改的“前世今生”專題)
本文寫在2016年伊始。我嘗試對稅制的改革做一預判,從稅改的內容入手,拓展到其對行業的影響,并依此為基礎,從企業的立場,提出一些淺顯的應對方略。希望可以拋磚引玉,給大家些微的思考。
一、關于稅改的預測
目前跨境進口方面存在兩大類稅種。
一是傳統貿易中以貨物形式進口的一般貿易稅(也稱為大貿);再一個是以個人物品名義進口的行郵稅。
一般貿易稅中,包含關稅,消費稅,增值稅等。行郵稅其實也是一個綜合稅種,包含增值稅和消費稅。不過兩類稅的稅率是不同的。
因本文不是寫給一般消費者看的,所以具體的稅率不再贅述。
關于2015年跨境進口行業的宏觀情況,眾說紛紜里有一點是統一的,就是國家的進口稅收銳減。具體減少多少,其實對滄海一粟的企業來說關系不大,企業只需要知道這樣的大背景下,國家有可能采取的動作即可。
我的判斷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與財政和稅收相關的部委,應會成為稅制改革的牽頭人。而業內人士關注的問題,基本是這么幾個:
1)跨境電商進口的商品,是否會被作為貨物定性,從而誕生一個新的跨境綜合稅稅種;
2)新的綜合稅的稅率,會是整齊一律的,還是會根據品類甚至大貿的稅則號而有所細分;
3)為促進跨境電商行業發展而設立的50元起征額度,是否會因為極大打破了和大貿之間的平衡而被取消。
盡管其中仍有幾個點是目前尚不明確的,但是我從多條渠道獲得的可靠信息相互印證,已可基本預判,2016年第一季度,會有如下的變革:
1)跨境電商在保稅區內的備貨商品,將被以貨物定性;
2)新的跨境綜合稅稅率將是大貿增值稅17%的70%,即11.9%;
3)50元起征額度取消,所有交易都將收稅;
4)原行郵稅制度(含50元起征額度在內)極有可能在一定范圍內,比如直郵通道(陽關直郵一樣需要三單對碰),給予保留;
5)直郵分為陽光直郵和ems類郵關或者灰關的直郵,郵關和灰關將很快進入嚴管,非個人自用將很難再走這條通道。
二、關于稅率的試算
在分析以上變化對行業和企業的影響之前,我們必須先算清楚這個稅率的變化,看看具體的走向。
暫時撇開不涉稅的通道不談,單看一般貿易,行郵稅,和跨境綜合稅。我們來試算一下。
某商品,海外進價A元人民幣,國內售價B元。
此時,
a)一般貿易稅為:A×一般貿易稅率% +B÷117%×17% -(A+A×5%)×17%
b)行郵稅為: B×行郵稅率%, 50元內免征
c)跨境綜合稅為:B×11.9%
基本可以看到,就稅額而言,b < a < c, 行郵稅額最低,跨境綜合稅最高。
可能單看公式不甚明顯。試代入具體商品計算。
第一個商品,奶粉,進價80元,售價120元。
a)一般貿易稅為:80×5% +120÷117%×17% -(80+80×5%)×17%= 7.16元
b)行郵稅為: 120×10%=12元, ?附加50元內免征,結果= 0元
c)跨境綜合稅為:120×11.9%=14.28元
第二個商品,眼罩,進價50元,售價70元。
a)一般貿易稅為:50×14% +70÷117%×17% -(50+50×14%)×17%= 7.48元
b)行郵稅為: 70×10%=7元, ? ??附加50元內免征,結果= 0元
c)跨境綜合稅為:70×11.9%=8.33元
第三個商品,爽膚水,進價80元,售價120元。
a)一般貿易稅為:80×5% +120÷117%×17% -(80+80×5%)×17%= 7.16元
b)行郵稅為: 120×50%=60元 ,?附加50元內免征,結果= 60元
c)跨境綜合稅為:120×11.9%=14.28元
第四個商品,爽膚水,進價80元,售價99元。
a)一般貿易稅為:80×5% +99÷117%×17% -(80+80×5%)×17%= 6.62元
b)行郵稅為: 99×50%=49.5元 ,?附加50元內免征,結果= 0元
c)跨境綜合稅為:99×11.9%=11.78元
除化妝品這個行郵稅率畸高至50%的品類之外,即使是關稅較行郵稅偏高的商品,也全都是b < a < c,即只要化妝品能控制在零售99.9元之內,則行郵稅稅額<一般貿易稅稅額<跨境綜合稅稅額。跨境綜合稅的稅額,毫無疑問是所有進口方式中,最貴的。
可見,跨境電商的飛速發展,已經引起相關財政部委的重視,即將成為國家稅收收入的一部分。這對剛剛萌芽不久但是發展著實驚人的跨境進口電商行業而言,究竟是從此被納入更好的規范呢,還是將從此一蹶不振呢?
三、關于稅改對行業的影響
我認為跨境電商綜合稅的主要的影響,會呈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個是稅收。
稅收相關,最明顯的影響有如下幾點。
1)凡購買了保稅區商品的,無一例外,都需要繳納綜合稅稅款。
國家的稅收顯然將會大幅度增加,但是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應會受到相當程度的抑制,或將大幅度橫流至直郵商品。
2)對行業來說,首先是原來為了鉆50元起征額空子而出現的拆單行為,將不再有存在的意義。
原本為了控制稅金,降低消費者的消費門檻,訂單和支付單會被很多平臺拆分到免稅額度之內。未來該門檻將無法降低。
3)保稅區商品每單必稅的操作方式,對代收代繳的流程有很高的要求,這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納稅體驗。
2015年年底的國際EMS,抽驗率暴增,無數人前往郵局海關辦事點排隊辦理清關手續。這是極其糟糕的體驗,對行業發展非常不利。
好在截止我發文時,廣州海關已率先推出了互聯網+海關清關的解決辦法,杭州也跟進表示即將推廣。
4)再多說一句。濫用身份證的刷單現象,也會因為沒有了50元起征額的空子可鉆,而大幅度減少。
之所以說是減少,而不是杜絕,是因為在一般貿易的條件下,部分商品因商檢等原因無法入境,仍然存在靠刷單入境的需求。
第二個是品類。
商品結構,或者說品類相關,會有如下幾個變化。
1)原來10%行郵稅稅率為主的情形,將逐步向原行郵稅稅率50%的品類傾斜。
原來因為行郵稅的規則原因,跨境電商的商品品類,非常容易集中在尿布奶粉這類10%稅率的,同時又相當剛需的商品。
護膚品和奢侈品,卻因為高達50%的稅率而讓商家不得不大幅度縮小引入規模。
稅改之后,相信原50%稅率的商品,會受降至11.9%的影響,而逐步增加比例。
2)爆款將會減弱,商品種類變多。
承前條所述,其實商家是愿意引入更多的商品的,消費者的需求也一定是逐步升級逐步多樣化的。
所以隨著稅率的統一,和征稅點的統一,爆款的占比一定會減弱,商品的種類將會變得越來越多種多樣。
造成這種情況,還有兩個原因。一是一般貿易下,新品新版的引入需時很長,跨境電商是個很好的加速渠道。二是爆款一旦變成爆款,就一定會進入一般貿易形式,而上文計算結果可知,排除其他成本,一般貿易的稅額比跨境電商要低。
第三個是貨源。
貨品的來源,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簡單來說有兩點。
1)一般貿易來源的貨物,會更多的進入跨境電商平臺。
事實上已經有很多跨境電商平臺引入了大貿商品,比如云猴,達令,甚至小紅書,都并非純粹銷售個人物品進口商品的跨境電商。
而這種現象,隨著跨境電商綜合稅率的改革,預測會變得更加常見和普及。
因為單從稅額計算,一般貿易來源的貨物,稅額(成本)會低于跨境綜合稅率,
而且對一向以來都以中央集采為主的企業而言,調集國內一般貿易貨源的難度,要遠小于海外直采。
當然消費者是否愿意為國內超市里直接能上架的一般貿易貨源買單,就是另一回事了。
2)長尾商品將會更多地出現在跨境電商平臺。
長尾商品是一個統稱,通常是針對爆款而言的,是相對銷量不那么集中的,市場知名度并不那么高的商品。
但是如前文所述,一般貿易對商標注冊,檢驗檢疫等的要求,對商品的門檻遠遠不止稅額這個問題,更主要是引入的時間成本,而跨境電商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所以跨境電商的平臺上,一定會出現更多的海外優良長尾商品。
第四個是物流。
物流方面的影響,應該并不完全都來自于稅制的改革。
換句話說,國家對物流方式的管控,其本身也和稅制改革一樣,是對跨境電商的規劃中的一環。
1)陽光直郵將會暴增。
目前行業中其實有兩種對稅制改革的預言。
一種是如我這樣,認為行郵稅會在直郵中被保留。另一種是認為行郵稅將不再存在,將直接被跨境綜合稅替代。
但是無論行郵稅是否能在直郵中被保留,直郵的增長都是不可否認的趨勢。
假設行郵稅制度確實會在直郵中被保留,則即使50元免征額度不再存在,其行郵稅率也有足夠的魅力讓商家和消費者趨之若鶩。
就算行郵稅制度直接被跨境綜合稅取代,大量囤貨、囤大量sku進保稅區的做法,也會讓以中央集采為主的企業心有顧慮。
2)EMS郵關,和各種灰關,將被嚴管。
這是稅制改革必須配備的輔助環節。但是具體的操作辦法,直到廣州推出互聯網+清關的解決方法,才終于露出水面。
以后個人郵寄跨國EMS,必須提交足夠能證明其中的商品為“合理自用”的證明,企業商家的包裹將越來越難以EMS的方式沖關直郵。
快件關,水客攜帶等,也毫無疑問將逐步被國家納入更加嚴管甚至打擊的范圍。
這是國家逐步把國人對海外商品的需求納入監管范圍的大勢所趨。
3)保稅倉的需求會變弱,而其中的商品構成,長期來看會更加多樣化
更加多樣化,是市場的需求,也是消費者的需求,更是稅率改革的結果。
但是短期而言,一方面是各大平臺船大難掉頭,另一方面是保稅區內商品稅額變高之后,引入更多商品的風險成本會直線上升。
所以短期而言,保稅區內的商品極有可能呈現出更加集中的態勢。
補充一個信息,是在天津被批準為試點城市之后,一直有傳聞國家將不再增設新的試點城市,很可能會在2016年打開試點資質,讓所有具備條件的保稅區,都能開展跨境保稅區的備貨業務。
如果消息屬實,保稅倉的需求就會變得更弱。而商品構成,也有可能因為行業競爭的集中化和采購能力普遍不足等原因,短期內出現更集中的傾向。
四、給同行的一些建言
其實有了上述的政策預判,及其對行業的相關影響分析之后,企業的立場和選擇,已經相對明朗。試整理其中的概要如下。
第一,品類選品。
與所有電商一樣,大宗貨,爆款,與長尾商品之間,一定會需要一個合理的比例來進行平臺自身的規劃。
這個比例,就是選品的格調,也直接構成平臺的特色,是區別超市型平臺和特賣型平臺的關鍵所在,也是區別爆款平臺還是個性化內容型平臺的關鍵差異。
無論從消費者的需求,市場發展的內在需求而言,還是從國家的稅制改革而言,長尾商品都是必須加強的。
商品結構的多樣化,將成為平臺是否具備進一步競爭力的標志。而這一點,其實非常考驗海外品牌談判的BD能力,和跨境采購的集貨能力。
第二,采購貨源。
承上文所述,跨境電商之所以是跨境的電商,必須具備強有力的跨境采購和BD能力。當然國內的企業,尤其電商企業更多是草根出身的情況下,短期內要加強海外的合作能力是有難度的。
所以我判斷,為了彌補海外的不足,會有更多原本依賴于中央集采的平臺,引入更多一般貿易的商品。
第三,物流規劃。
1)說到企業的物流規劃,就不得不探討海外倉的必要性。
這里說的海外倉,并不是香港臺灣的中轉倉的意思,而是在產地直采和海外直發的過程中,順應市場所需設立的海外運維倉庫。
簡單地說,某些平臺或部分商家所采用的香港直發,只是利用了一個概念,并不真正解決跨境的實質問題,實際操作也是迷霧重重。
真正有實力的跨境電商企業,會越來越重視海外倉的重要性,已經,或者正在布局海外倉。
2)除了海外倉之外,中長尾的商品,可以盡早開始備案,布局陽光直郵,也是需要盡早納入規劃的對策。
到了郵關灰關都不再通暢的時候,再回過頭來趕進度布局直郵,恐怕為時太晚。
至于經不起誘惑在國內布局了水貨倉的同行,只能說一句,請君且行且珍重。
3)還有一部分需要探討的,是存在于負面清單的商品。
無論是出于政治原因,保護國內產業的原因,還是國內外標準不一的原因,跨境進口負面清單確實存在。
要經營負面清單上的商品,無論是日常的食品,還是一部分國外開架而國內禁售的藥品,等等,短期內應該還是可以通過EMS等方式入關的,但是長期來看,除非國家放開管控,還是應該逐步少碰為妙。
4)最后是關于保稅倉的規劃
盡管未來對保稅倉的需求會減弱,盡管報稅倉內的商品有可能逐步受到一般貿易商品的反沖擊,但是無論從發貨時效,操作成本控制,還是相比一般貿易商品的可信度而言,保稅倉都已經成長為跨境進口電商的一個標志。
所以公共,自營,或自建保稅倉的計劃,不應該僅僅因為稅改的發生而停滯或猶豫。
第四,運營方略。
跨境電商企業在2016年,會出現兩極的分化。
一類是巨頭型的電商,會產生更強的規模化效應。另一類是有特色的電商,會從自己的特色里,找到成長的基礎。
所以即將到來的2016年,競爭和倒下,將會更加激烈。除非你是巨頭,否則就只有堅持自己認定的道路,才會有存活下去,并且越活越好的可能。
數年前,淘寶系曾提出過一個口號叫做“小而美”,后來看看,“小”和“美”都是很難量化的概念。所以這條路線在實操層面很難掌握好平衡,實際上也確實有意見認為淘美妝的政策失誤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聚美的崛起。
但是撇開“小”規模與商業本身的膨脹性之間的矛盾不談,其實“不要盲目求大”,和“務必實現自身的美”這兩者,確實是沒錯的。
2016年的跨境電商,就應該認清行業和企業自身發展的優劣勢,不要再繼續資本瘋狂期的盲目擴張,要更注重修煉電商企業本應具備的內功,要讓自己美起來,豐滿起來。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