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2015年,跨境電商起起伏伏,有人倒下,有人起來,堅持下來的人就是強者。這一年,你收獲了什么,成長了多少。即日起,雨果網將推出年度“具有成長潛力賣家”系列專題文章,講述賣家與跨境電商千絲萬縷的不解之緣。雨果網小編將帶你走入他們背后的故事,以他們的經驗實談為主題,分享過去一年里的付出與收獲,一起探討如何在最新平臺動向之下再創輝煌。
“我是一名三十歲的創業人,青島斯科貝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很幸運在人生最好的創業年齡段趕上跨境電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鄭雅乾先生簡單地向雨果網小編介紹了自己。
鄭先生是2009年機緣巧合之下接觸了跨境電商行業,從國外的一些平臺開始嘗試,2013年開始做速賣通。他這些年在學習中逐步體會創業的辛苦與樂趣,也親歷了行業的巨大變化。作為北方地區較早的跨境電商專業從業者,團隊在幾年的成長過程中逐漸沉淀下來,在店鋪運營與產品開發上也經歷了不少思路的轉變。2014年初開始,我們轉變產品策略,以速賣通作為主戰場,推出了自有品牌的家居類產品線,并在速賣通的支持下成為最早一批品牌店鋪。其中的主力店鋪從零開始,經過一年左右的成長,進入速賣通家居行業top3。
他告訴雨果網,“我們團隊現在規模約在50人左右,以項目組制對業務團隊進行分割管理,主要涉及家居、服裝、運動、寵物等行業。我個人在業余時間,也參與到速賣通大學講師團中,在分享中不停的與同行交流學習。做得越久,越加對這個行業充滿好奇與探索欲,是我和我們團隊當下的狀態。”
當問到2015年最大的收獲是什么的時候,他表示,“最大的收獲是充實,有兩點收獲。一是品牌化的戰略初步試驗成功,在我個人看來,所謂品牌化,核心在于產品的思路。你是做雜品、炒熱貨,給每個產品線都花上兩千塊注冊個牌子,還是沉下心來研究一個產品線,做縱深,做行業的專家 ?
一年之前,對我們來說這仍是個問題。畢竟從09年到13年,無論哪個跨境電商平臺,炒熱貨的賣家活得更好,動銷率高、策略靈活,如果庫存的數據管理做得好,基本都沒什么庫存壓力;另一方面,那時剛剛開始嘗試的品牌運營感覺找不到方向,也不知道最終的客戶認同能否建立起來。但是仍要試,因為知道這個行業不會永遠那么簡單,總有些東西要沉淀下來。所以很“軸”的在一個方向上拼,像做實驗一樣開發產品、研究更高層次的銷售、運營技巧。那個階段,基本上是靠我們“炒熱貨”的老團隊養活品牌店鋪的新團隊,我不斷告訴新團隊,不要去想利潤的事兒,咱要在買家心里扎根兒。最終在一年多的時候,我們的家居品牌逐漸做出來了,在各項數據層面上穩定下來,回頭客也日益增多。有意思的是,不去刻意追求利潤,但是當產品結構分層沉淀下來后,店鋪總體利潤率很快的提高上來。”
“第二點是項目組制度在團隊中的確立。我們把管理的重點放在資源的分配上,把業務團隊按照做法和產品的不同,逐漸分化為不同的項目組。一個新組,開始時可能就是一個想法 + 一個人,可以申請不同等次的資源,嘗試把這個想法做起來;一但被證明能夠成活,公司會按照項目的運作數據和前景做分析,投入更多資源快速把項目組的建制做起來,讓有想法又有落地能力的人做項目經理,培養他/她的帶團隊能力與創業熱情,并在項目組之間形成良性競爭與模仿性的學習。
另一方面對與公司其他職能部門,比如采購、倉儲、物流,我們把這些做成模塊化,按數據指標(如各部門的運營費用營收比、退款重發率、錯誤率、單兵產值等等)進行考核,獨立獎懲,很明顯的提高了投入產出比。”他說。
最后,他表示作為一名跨境電商的賣家,2016年可以預見產品的品質化、服務高端化(特別是最后一公里的派送方式)以及營銷方式更加貼近歐美買家習慣三個方面都會有巨大的改進趨勢,肯定要加把勁跟上這個變化。而現有的家居家紡產品,一定會繼續做深做廣,在保持現有的毛巾、窗簾、床品等優勢的同時,還會與更多的家居、工具、寵物用品等行業的優質廠商與品牌合作,創造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