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果網從外媒近日的報道中了解到,研究發現,合法在線交易額的下降,特別是美國之外地區,引起的損失比真正欺詐造成的損失更嚴重。
時裝設計以引領潮流和大膽著稱。但是,時裝賣家卻比較保守,在發展電商方面猶豫不決,特別是跨境電商。據欺詐管理供應商Riskified報告稱,他們可能由此失去數十億美元的潛在交易額。“零售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對于欺詐的過度防范,導致他們丟棄了巨大的市場擴張機會。他們得知一些國外市場有風險,就拒絕跨境訂單。”Riskified的首席營銷官Andy Freedman說。
“線上和線下,被拒絕的合法交易額達1180億美元,其中電商和移動業務占90億美元,相當于每年三個網絡星期一的業務量了。” Freedman說。2015年“網絡星期一”的銷售額是30億美元。
時裝零售行業是Riskified主要監測的行業之一,因為這個領域的跨國電商交易額很大。據報告稱,奢侈時裝零售是一個正在快速發展的領域,跨境訂單平均金額超過國內訂單的3.5倍。
Riskified說,很多零售企業沒有專門處理國際訂單的人員,跨境業務遞減率很高。關于跨境訂單有個錯誤理念:如果支付信用卡的發行國家和持卡人購物國家不一致,這個訂單就是欺詐訂單。但是跨境購買有很多理由,包括消費者所在國家沒有某種時裝品牌、消費者在度假、學生在上大學或者業務主管在國外工作等。
來自中國的奢侈時裝訂單比一般消費者時裝訂單更加安全,奢侈品時裝零售商如果拒絕太多中國信用卡支付的網絡訂單,會損失很重。據Riskified報告顯示,中國信用卡支付、發往美國的奢侈時裝訂單是最安全的,欺詐率僅為1.04%。中國信用卡支付、發往中國以外國家的時裝訂單有點風險,欺詐率達1.58%。
“比如銷售Burberry夾克的零售商,在電商方面就比較保守。一些零售商會拒絕70%的跨國訂單。這些拒單造成的結果是:42%的千禧一代購物者們被錯誤拒單后會放棄那個零售商,而58%的高收入持卡人(10萬美金以上)在被錯誤拒單后會減少或停止向這個零售商購物,” Riskified表示。
Freedman稱,Riskified 2012年成立于以色列,是一家專注為電子商務商戶提供反欺詐服務的科技企業。通過提供交易安全、用戶體驗和收益保護等關鍵環節的解決方案,Riskified為電商行業的發展保駕護航。基于強大的機器學習算法,Riskified 相比傳統的欺詐和風險管理解決方案有著突破性創新,能更精準地識別可靠用戶,提高用戶下單轉化率。機器學習,是一種人工智能科技,幫助電腦發現消費者購買模式,在沒有特定編程情況下預測欺詐行為。“我們的產品每天都在變化,它是隨著每個消費決策的變化而不斷演變的機器,”Freedman說。Riskified的尖端技術能夠彌補傳統欺詐方案的不足,讓客戶免受付款失敗、驗證過程繁冗等系列問題的侵擾。
(編譯/雨果網 楊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