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果網從外媒近日報道中了解到,近十年來,電商已經基本上覆蓋了中國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消費者可以從網上購買衣服、房子、食物、書籍,在線支付交通及旅行費用等,但有一個行業也開始漸漸融入電商時代,那就是殯葬行業。
當然,也不難理解個中原因。殯葬行業一般受老人推動,他們不像年輕人一樣,遇到問題會尋求網絡的幫助,而且中國年輕的企業家在創業時,一般不會考慮該行業,最終導致的結果是,許多殯葬業務仍然集中于線下。
但線下殯葬行業出現一些問題。該行業如同一盤散沙,尋找一塊價格合理的開放墓地難之又難,消費者可能要打上好幾十個電話,才能找到一塊可用的墓地。而且由于是線下業務,買家僅能獲取到當地價格,也可能由于沒時間貨比三家,最終不得不高價購買。如果家里有人亡故了,一般不會有時間貨比三家找出最好的價格,而且,住在家庭輔助居住房里的老人在準備自己的后事時,似乎也沒有動力或精力花費個把月時間,尋找最實惠的殯葬方案,最終結果可能是老人開始抱怨承擔不起殯葬費用。
電商介入
很明顯,電商是個解決價格問題的好方法。例如,原本需要花費幾天、打無數個電話才能找到的棺材,僅需通過網絡搜索就能獲得同樣的信息。這不足為奇,而且電商商家似乎也開始介入,填補這一空白了。
中國電商巨頭也提供此類產品。在京東上,消費者可以買到棺材、骨灰盒及其他殯葬相關產品,而且目前已經有幾百個訂單記錄了。在淘寶和天貓上,選擇也同樣豐富多樣,而且淘寶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里,該平臺骨灰盒的銷售量達幾千件。
殯葬服務電商出現
在京東和淘寶上購物,能讓你快速找出價格最優的產品,但對很多人來說,這并不是最完美的解決方案。消費者需要明確殯葬所需產品是什么,再單獨搜索,最后一起結算,這可能會讓一些消費抓狂,特別是在至親亡故時。而且,網上并不能買到所有殯葬用品,如,阿里巴巴和京東就沒有出售墓地。
于是,殯葬服務電商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如Yiko。通過此類店鋪,消費者選擇他們需要的是什么,或者是選擇一站式服務套餐。消費者可以通過商家網站搜索到主要城市(如北京)可用的墓地,并整合價格、評級、照片及圖紙,讓消費者更容易比價。在Yiko網站上,消費者可以買到任何殯葬中需要的產品,從骨灰盒到悼念戒指和死者的3D打印模型。同時也訂購葬禮服務,如土葬或風水指導。
此類新創公司的服務,也采用了一種新的營銷方法。PingWest發現,Yiko在中國養老院里非常受歡迎,他們陪同老人唱歌,幫他們拍照,并與老人公開討論殯葬方案,這與傳統殯葬服務營銷商營銷方式不同,也更有趣、更直接,而不僅僅只是無趣地遞名片和傳單。
受死亡激勵
Yiko創始人Ma Lei比大多數人更加熟悉死亡。他的父母在醫院工作,宿舍就在醫院停尸房附近。兒童時代,Ma就目睹了死亡及人們的悲痛。
他自己也與死神擦肩而過,三年級的時候,同學甩了一個破瓶子,恰好割到Ma的動脈導致大失血昏迷,醒來發現自己在醫院里,昏迷時他沒有感到疼痛和恐懼,這讓他對死亡很好奇。
大學畢業之后,有一次由于疲勞駕駛,Ma出了車禍,醒來時,他說在撞車前,看到了已故的同學站在車前。Ma將它看成是一種征兆,于是開始皈依佛教,從事殯葬行業。起初他想成為墓地開發人員,但這是個壟斷行業,失敗了。于是他決心建立一個殯葬服務電商提供商。
殯葬電商即將增長
Yiko、Bi’an及其他類似的殯葬服務電商來的很及時。中國人口老齡化加劇,死亡率15年來不斷上升,這些意味著殯葬服務行業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而殯葬服務行業需求增長如此顯著,以至于殯葬電商公司可以不需要大量的資金注入,就能成功地運營公司。自成立兩年來,Yiko沒有獲得任何融資(至少沒有公開融資,也有可能私底下融資了);2014年年初,Bi’an向真格基金提出了天使輪融資,也沒有收到任何投資者的投資,這兩家電商新創公司似乎可以自給自足。(編譯/雨果網 方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