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跨境電商將商品賣給外國人,賺取大把美金的同時,賣家也在為“退貨”發愁,沒有理想的解決方案,這些退貨要么直接送給消費者,要么由海外倉“接收”。
一直以來大家聽到的都是“海外倉接受退貨后,經過處理可以再次上架銷售降低損失。”實際上這僅僅是童話,對極少部分產品適用而已。很多客觀原因造成,高達90%的退貨送到海外倉后仍然“無法變現回流”。
觸目驚心,鞋服玩具退貨率最高達20%損失慘重
跨境電商退貨率根據產品不一樣,比例不等,一般的退貨率都在3%-10%;服裝、鞋和玩具等產品則是重災區,可能比例高達10%-20%,造成重大損失。
一位亞馬遜、ebay都有經營兼建有獨立站的服裝賣家,透露了美國市場每天的退貨數據:各類服裝商品達到數十件,退到替公司服務的海外倉。2015年一整年,累計退了數以千計的包裹,帶來巨大經濟損失。此外,海外倉接收退貨、登記退貨和匯報退貨等要消耗大量人力資源,溝通成本也很大,因此對每票退貨都有一定的收費,并不便宜。
該賣家告訴雨果網,跨境退貨的痛點太多了,給客戶許下退換貨的承諾之后,通過海外倉來接受退貨是一個基本的保障與支持,然而多數的退貨入倉之后,無法再產生實際價值,不知何去何從,最后甚至要多支付一筆錢委托海外倉及FBA銷毀。
無奈困局,付出高昂費用后產品卻無法變現回流
有知情人士也透露,現階段,海外倉的退貨處理,還只能停留在“接收、登記和存儲退貨”,這種處理方式的弊端就是賣家要付高昂的退貨接收費給海外倉和FBA,但是這些退貨卻依然無法消化和變現為現金。
為什么,退貨不能和滯銷庫存一樣,打折出清,變現回流呢?相關人士表示,退貨是五花八門的各種各樣原因退回的、零散數量的物品, 多數都有使用過,或者包裝物損壞、或有所缺失,就算是全新的產品比如服裝往往也要補充包裝、重新熨燙等,才有可能重新銷售。玩具產品也需要檢測等才能再售。產品不完整使得多數二手商品銷售商不接受或只能接受小部分退貨。要實現再次上架銷售,成本也十分高昂。
“一般來說,退貨的接收、登記、存儲、賣家和倉庫之間來來往往的匯報、溝通和拍照等,都直接推高處理成本,一件退貨的處理成本往往需要幾美元甚至十幾美元的成本,對低價值的產品來說,處理成本遠高于產品的實際商品價值,得不償失。除了不到10%高價值的產品,值得退回國內或重新處理銷售,其它的退貨何去何從始終尷尬。”
尷尬現狀,退貨究竟該怎么處理呢?
提供退換貨是亞馬遜FBA賣家和海外倉賣家的服務承諾,這就像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吸引買家下單購買,一方面必然受困于退貨問題,即使有各種各樣的辦法來降低退貨率,也不可能做到百分百“0退貨”,賣家的量一旦做大,退貨問題就非常恐怖。那么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讓大多數的跨境退貨得到妥善安置,處理成本變低,并能變現回流?
今年7月,美國本土海外倉郵立達聯合美國非營利性組織(NPO)開出了第一家線下店“Second Chance Store”,專門銷售退貨產品和賣家委托寄售的庫存產品。雨果網了解到,跨境電商將“Second Chance Store”提供的地址設置為退貨地址,這里免費接收、處理跨境電商退貨,任何狀態的退貨商品都接納,最后還會根據運營情況將銷售款分成返還給賣家,實現變現回流。試運營階段,目前已經有十多位郵立達海外倉合作客戶加入這一項目,例如BlueDio(藍弦),Hongshang(鴻商),400跑,藍盛科技等。
誠然,美國也有線下二手店實體商場,郵立達創始人Coolio也曾努力接洽尋求合作但人家不感興趣,只接受部分包裝完好無損的商品。目前“Second Chance Store”退貨再售項目,歡迎受困于退貨問題、庫存清理問題的賣家加入,尤其是那些需要支付銷毀處理費給亞馬遜或海外倉的賣家。聯系方式:米哥,郵箱:ricecheng@unidoo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