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一則消息指義烏檢驗檢疫局截獲一放射性超標郵件,該郵件由日本寄出,經檢驗確認含有放射性元素Th-232(釷),目前該郵件依法已被做退運處理。而作為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也是海淘的熱門場所,這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影響呢?
據悉,該郵件由日本寄往浙江義烏,收件人為義烏一家天然石頭貿易公司,箱內主要物品為用報紙包裹著的黑曜石粉末、膠水制成的圓珠和黑曜石原石,由寄件人委托收件人代加工,用于制作手鏈等飾品。
雖然此次被檢測出含有放射性元素釷的郵件并非跨境電商商品或代購快遞,但是從今年初才開始正式運營的浙江義烏國際郵政互換局就已經收到帶有放射性元素的國際快遞,也給廣大的海淘一族敲響了警鐘。
根據相關機構公布的資料,我國自2011年起就曾發文禁止進口來自日本福島核泄漏污染地區的商品,規定:禁止從日本福島縣、群馬縣、栃木縣、茨城縣、宮城縣、山形縣、新瀉縣、長野縣、山梨縣、琦玉縣、東京都、千葉縣等12個都縣進口食品、食用農產品及飼料。
質檢總局要求,除以上地區外,由日本其他地區生產的食品、食用農產品及飼料,在報檢時需提供日本政府出具的放射性物質檢測合格的證明、原產地證明。各地檢驗檢疫機構要對進口的食品、食用農產品及飼料進行放射性物質檢測,合格后方可進口;不合格的,要按規定予以公布。
而近期,又有日本媒體爆出福島核電站運營公司日本東京電力公司負責人瞞報福島第一核電站“堆芯熔化”。據悉,“堆芯熔化”可能是核電站可能發生的事故中最為嚴重的事態。
一向被國人稱為“嚴謹細致”的日本卻爆出這樣的丑聞,這不禁讓人反思,來自日本的產品究竟還可不可靠?
去年曾有媒體指出,日本輻射區千葉縣生產的醬油、酵素餅干等食品在國內商超公開售賣,有關部門對此進行了查處。那么跨境電商商品又是如何呢?
雨果網通過公開的資料發現,在去年廣州海關曾對一批原產日本的奶粉實施了退運處理,該批次奶粉通過B2B2C模式入境。由于該批奶粉外包裝標注的產地為東京都,屬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后我國禁止進口食品等相關產品的地區,且電商企業無法提供日本政府出具的放射性物質檢測合格的證明、原產地證明等資料,因此被處退運,而類似的公開報道還有很多。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通過保稅模式進入國內的日本商品均需要檢驗檢疫,而通過代購模式或是轉運進入國內的日本商品則不一定有。消費者在購買日本進口產品時應注意商品是否產自上述十二個都縣,以及是否有相應的檢驗檢疫文件。
(文/雨果網 李柏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