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果網從外媒近日報道中了解到,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分析師表示,中國企業正尋求與安全的海鮮供應商合作,似乎瞄準了拉美和澳大利亞的企業。
最近Rabobank海鮮食品行業分析師Gorjan Nikolik在走訪了多個國家,參觀了多個企業后,指出:“很顯然,中國企業很快就會收購世界海鮮供應商了。”
他說,拉丁美洲和澳大利亞海鮮產品企業似乎最有可能被收購,因為這些地區有增長潛力,也方便出口到中國,并補充道,任何能養殖生鮮、捕捉野生海鮮,或是有相關技術的企業都在收購范圍內。
Nikolik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建筑、金屬、化工和農業等行業的大型公司開始不斷涌現,這些公司通常有充沛的資金,有很多已經開始涉足了食品行業,甚至是海鮮行業。
分析師表示,這些公司會思考未來20年內中國國內市場需求,“中國消費者會購買什么樣的海鮮?于是中國國內海鮮市場開始慢慢國際化。”而這一趨勢,也開始顯現出來了。
近期,一中國公司正在商談以9500萬美元收購阿根廷捕蝦船隊。據阿根廷當地媒體報道,還有一家中國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將收購Conarpesa 旗下12只可以運送冷藏產品的船,但沒有公布中國公司的名字。
還有消息稱Conarpesa 的12只冷凍船的買家是上海水產集團總公司,該公司是國營水產巨頭,營收超過10億美元。
早在2014年,上海水產集團分公司上海金優遠洋漁業有限公司就以2150萬美元全資控股阿根廷的Altamare,收購了其捕魚船、加工工廠,并擁有了該阿根廷公司的捕魚許可證。
今年早期,上海水產集團子公司上海開創國際海洋資源有限公司還以6099萬歐元收購了西班牙金槍魚罐頭制造商Conservas Albo。
今年3月,香港聯想控股與澳大利亞最大的海鮮產品公司Kailis Bros簽約,計劃利用該公司建立海鮮產業群,最終目標是成為行業的領導者,建設世界最大的產業群。
聯想控股和Kailis建立了新的合資企業KB食品集團,聯想控股擁有90%的股份而Kailis擁有10%。
之所以有這么多的并購事件是因為,中國中產階級消費者數量不斷增長,而且他們越來越喜歡吃海鮮。
Nikolik表示:“中國的人口數量比歐洲、俄羅斯、北美、巴西和澳大利亞加起來都多,但由于中國消費者喜歡魚類和海鮮,人均消費量也比美國、澳大利亞、德國等地高。”
相較于美國、澳洲等地,中國耕地資源和海洋資源有限。但是“中國海鮮不僅能自給自足,還成了世界主要的海鮮出口國,歐盟國家和美國都是中國海鮮主要的進口國。”
然而隨著中國經濟狀況的改善和全球物流、國際貿易水平的提高,中國消費者不再僅局限于消費中國本土海鮮。由于國內食品安全事件,他們逐漸偏好世界其他地區的海鮮產品。”
分析師表示:“加拿大、挪威、阿根廷、厄瓜多爾、智利和澳大利亞出口商都看到龍蝦、三文魚、對蝦、扇貝和其他海鮮在中國市場上銷售額的增長。對一些國家來說,中國已經成了最大的進口市場。”(編譯/雨果網 方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