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銷50-100萬美金的大賣家55%有自建或計劃自建海外倉
月銷100萬美金以上的大賣家69%有自建或計劃自建海外倉
大賣建倉比例之高,讓很多人不敢相信。因為海外倉的復雜程度讓很多專業物流服務商都苦苦掙扎、一度想逃出火坑。
但看似不擅長物流的賣家朋友們,為什么如此“熱衷”建倉?
他們的建倉之路是怎么走出來的?
對于想建倉的賣家以及海外倉服務商又有哪些啟發?
為了解答這些問題,《極客營》針對不同的賣家,做了三輪調研,每次調研的賣家數量為50家左右。讓我們一起來看《極客營》發現了什么。
據調研,賣家們會因為個性化服務需要、對第三方服務不滿意、降低綜合成本以及產品原因等去建海外倉其中個性化服務是大賣們建倉的首要原因,在這四個因素中占到31%的比重。
同時抽樣調查顯示,對于65%的賣家們而言,個性化服務都是自建倉的一個誘因。其次才是對第三方服務商的服務不滿意,該項占到28%的比重,影響著59%的賣家們的建倉決定。
38%的受訪賣家是在月銷10萬美金時就開始建倉;25%是在月銷處于10萬到30萬美金之間時建倉; 37%的是在月銷30萬美金以上建倉。由此可見,在很多賣家眼里,建海外倉的時機與銷售規模并無太大關系,更多的是與本身的定位相關。但從成本角度考慮,日均訂單量在1000單以上時建倉才能平衡倉庫、人工等成本。
從目前調研的海外倉分布情況來看,再次驗證了美國是中國跨境電商第一大市場。自建倉的賣家中有81%在美國有倉庫,50%在德國有倉庫,37%在英國有倉庫。其中美國倉庫的數量在自建倉賣家的所有倉庫數量中占比達到45%。這個數據與海外倉聯盟的調研基本一致,聯盟針對41家服務商76個倉庫的調查分析,有43%的倉庫是在美國。
另外,在計劃建倉的賣家中,美國依然是建倉首選,達到30%的比例。
68%的自建倉賣家的倉庫面積是1000平以上,18%的在500-1000平之間。我們調研23個服務商的倉庫時發現,服務商的平均單倉面積為2300平左右。所以賣家建倉時,1000平左右的倉庫是一個不錯的參考。若業務量增長導致對倉的面積需求增大,可以考慮分倉,提升時效的同時也能降低派送成本。如美國這樣的市場,美西倉庫使用USPS Ground服務到美國東北部要5-8天;如果美東、美西倉各一個倉庫,97%以上的美國地區可以3天內到達,物流費用也可以節省38%左右。
海外人工昂貴,是海外倉的主要成本,有些海外倉賣家的人工支出成本一度高達70%,低的也有30%。大賣們一般在海外倉聘請多少員工來運作倉庫?據調研,19%的自建倉大賣家有20個以上的海外倉員工,37%是10-20人,19%是6-10人,25%是6人以下。
針對23家服務商倉庫的調研發現,服務商平均單倉員工數為12人。可見賣家和服務商對庫內員工規模都比較謹慎。海外不像國內,法律對員工的保護相當健全,解聘帶來的損失和影響都比較嚴重。另外,海外人力相對緊張,所以業務增長后,不能過多依靠招人去解決問題,更多要考慮的是提升單人作業效率,以及對硬件和信息化的投入。
自建倉要考慮選址(包括倉租、派送資源)、員工招聘與管理、當地政策法規等。
據調研,63%的賣家為當地的政策法規而困擾,56%的賣家為海外招人和管理而頭疼。
舉個例子,在員工管理這塊,國外員工的假期尤其是年假比較多,不存在加班文化。甚至有些國家3天以內的病假不需要請假條。較多的假期一度讓一些公司會額外多招兩名員工以應對員工休假現象。
所以就有大賣家斷言,海外倉最大挑戰在于解決文化差異問題。比如爆倉了,如果在國內,租場地、招人、加班.....三個星期左右都能解決;在美國,要復雜很多,從與中介洽談、律師審核、房東溝通到設備購置等,整個過程都要3個月。另外,美國倉庫有70%被猶太人掌握了,跟他們租倉庫,僅合作文檔就有一本書厚,中間還涉及很多復雜的事務要處理,比如環保、防爆、工會、修葺等等。
由此可見,建立海外倉首先要解決本土化問題。
30%的賣家擔心政策和稅務風險;30%的賣家擔心貨物滯銷風險。另外還面臨著資金壓力、貨物安全、管理不善等風險。
如何解決滯銷庫存?是賣家們的痛點問題,也是難點問題,如果誰有好的銷售渠道能讓賣家的滯銷庫存變現而非變成包袱,那么賣家將蜂擁而至。當本土服務商進駐中國跨境市場時,很多由于在中國缺少資源而進展不順。如此,不妨利用本土的資源,為賣家提供類似的增值服務,也是一個獨特優勢。
從海外倉發貨這塊來看,55%的賣家會把FBA作為主要海外倉發貨方式,這部分賣家而言,自建倉的發貨量占比為10%到30%左右。同時在使用FBA和自建倉的賣家中,有67%不會選擇第三方倉庫。
那么海外倉發貨方式,相比賣家國內直發的業務又是什么情況呢?
調研的賣家中,70%的賣家只通過海外倉發貨;20%的賣家采用一半直發一半海外倉發貨模式。
由此可見,海外倉發貨是大趨勢,FBA發貨又是海外倉發貨的主流,FBA能取得如此地位,除了起天然的流量優勢,其可靠的服務和良好口碑也功不可沒。
讓我們驚訝的是,受訪賣家中,超過68%的賣家看好抱團建倉。是不是意味著未來越來越多的合作倉出現?但在這抱團的背后又有什么樣的不得已? 為什么賣家寧愿面對抱團各懷心思的風險也不愿選擇第三方服務商。
除了歐美,跨境電商的下一個藍海會是在哪里?53%的大賣家直指印度;南美、俄羅斯、日本則分別有13%的賣家看好,目前甚至有大賣家已經準備在印度、馬來西亞建倉了。
看完這些數據,您有什么感想?賣家們寧愿選擇面對海外政策風險、海外管理風險等大舉建倉的背后是擴張還是無奈?越來越多的賣家走上建倉之路,對行業是否有利?如果有放心可靠的物流讓更多的賣家專注在做好產品、銷售和服務上,我們的訂單量也許會有更大的井噴,整個行業都會有更大的發展。
但從調研數據看,中國跨境并不是朝著這個方向發展。這是怎么了?是服務商不懂賣家?還是跨境太多挑戰服務商也無能為力?
為了解決這些困惑,讓行業更高效的發展,極客營將力邀全球的海外倉服務商共聚深圳,開啟海外倉兩會,與中國賣家們深度交流,與中國服務商們對接資源,共同打造放心物流。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報名海外倉兩會, 更多信息請關注易倉科技微信公眾號(eccangtech)或致電易倉市場部:0755-85274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