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果網從印度媒體近日報道中了解到,市場調研機構GlobalWeb-Index(GWI)的數據強調了亞太地區本地App和網絡用戶如何在社交網購上領先全球。
微信和新浪微博用戶更傾向于網上購物,有81%的微信用戶和79%的新浪微博用戶參與網購,相反,Facebook用戶中僅有67%對網購感興趣,主要因為亞太地區的年輕、富裕的城市受眾能更快速地接受新技術。
但在亞洲,品牌可以將消費者的興趣轉變成購買欲。有近1/3的網絡用戶在社交媒體上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品牌,同樣的,也有1/3的用戶會在購買前在社交媒體上做調查。社交媒體銷售仍然很有挑戰性,但企業可以通過本地的社交App簡化購物程序。
在韓國,競立媒體(MediaCom)使用通訊應用KakaoTalk支持衣物柔順劑品牌Downy的促銷活動。Kakao平臺在韓國的成功對其繼續投資禮品商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致使該平臺2015年營收環比增加了12.1%。
據GWI表示,社交媒體購物現象越來越普遍的原因在于越來越多社交平臺上出現“buy now(立即購買)”選項。去年,Facebook、Twitter、Instagram、Pinterest和YouTube都引進了“立即購買”功能。今年,社交平臺上將出現更多商業功能。
2016年看到社交電商革新速度加快,品牌需要從這三個方面提升社交渠道銷售:
1、業務結構:隨著社交媒體新商業功能在全球推出,如Facebook Messenger for Business等,品牌必須考慮如何回應這些購物渠道的變化。從客戶服務到信息技術和物流,企業需要確保它們隨時準備擴大全渠道銷售。
2、保持呼聲一致:隨著消費者接受社交媒體等新模式,消費者在社交APP上的購物信心也會變高。品牌信任度將成為消費者購買行為變化的主要推動者,因此屆時企業保持各渠道呼聲一致就很重要了。
3、堤防新技術:品牌在考慮是否采用新社交商業技術時,要退一步,衡量成本和投資匯報。在泰國,Line有3300萬月活躍用戶,占移動設備用戶總數量的82%,但在日本、泰國、印尼、臺灣等核心市場之外,卻已停止增長。在投資特殊社交媒體商業技術時,品牌要確保適合自己的業務,能產生價值。(編譯/雨果網方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