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海關統計,2017年1-2月,我國對印度貿易進出口總值818.2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22.3%;其中,對印度出口631.9億元,增長12.4%;自印度進口186.3億元,增長73.9%。同期,印度保持為我國的第九大貿易伙伴,占我國外貿比重為2.1%。我國對印度的貿易順差為445.6億元,收窄2.1%。
從月度數據看,自2016年11月起,我國對印度貿易進出口同比連續4個月保持增長態勢。其中,2017年2月份我國對印度貿易進出口總值344.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4%,環比下降27.1%;其中,對印度出口251.3億元,同比增長4.7%,環比下降34%;自印度進口93.6億元,同比增長1倍,環比增長0.9%。
(一)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占7成且保持快速增長,以海關特殊監管方式進出口和對外承包工程出口大幅增長。1-2月,我國以一般貿易方式對印度進出口574.4億元,增長21.1%,占同期我國對印度進出口總值(下同)的70.2%;其中出口448.4億元,增長10%;進口126億元,增長89.8%。同期,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出口134.3億元,增長4%,占16.4%;以海關特殊監管方式進出口46.1億元,增長54.4%,占5.6%;對外承包工程出口貨物4.4億元,增長7.2倍。
(二)手機零件、二極管及類似半導體、太陽能電池等產品出口保持良好增勢,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小幅下降。1-2月,我國對印度出口機電產品406.2億元,增長25.1%,占同期我國對印度出口總值的64.3%。其中,出口手機零件(天線除外)55.1億元,增長4.2倍;太陽能電池52.4億元,增長44.8%;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部件24億元,增長16.3%。出口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63.4億元,下降1.8%,占10%。
(三)進口以資源性產品為主且多實現增長,鐵礦砂重回進口第一大商品位置。1-2月,我國自印度進口前十大商品值均實現快速增長,其中鐵礦砂進口31億元,增長8.5倍,占同期我對印度進口總值的16.6%;進口鉆石23.8億元,增長48.7%;進口棉紗線21.2億元,增長75.3%。此外,進口棉花、鉻鐵、初級形狀塑料和氧化鋁值均實現成倍增長。
(一)印度經濟向好,需求環境改善拉動我國對印度出口。莫迪上臺后,銳志經濟改革,大力加強基礎設施投資、推行寬松的財政貨幣組合和革新政策改善經濟環境,取得了良好效果。2016年10月到12月的第四季度(2017財年第三財季),印度經濟同比增長7%[1]。經合組織2月28日發布《印度經濟調查報告》指出,印度經濟快速增長,年增長率保持在7.5%[2]。印度總體經濟向好,且擁有超過12億人口,消費者數目龐大,可支配開支不斷增加,也刺激我國對印度的出口增長。
(二)我國需求企穩及國際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上漲促進自印度進口。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企穩向好態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月份制造業PMI為51.6%,高于去年同期2.6個百分點,已連續5個月保持榮枯線以上;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環比增長0.6%;1-2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5%。國內投資和生產需求回暖,我自印度進口鐵礦砂、未鍛軋銅及銅材等增長較快。此外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對自印進口值快速增長也起到一定的貢獻作用,海關數據顯示, 1-2月,我國自印度進口主要商品多呈量價齊升態勢。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