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士時裝電商Byther的首席執行官Inwon Lee發現在追求時尚的人群中,有一部分人極度重視個性, 他敏銳地抓住這個商機,為這部分人提供個性化產品。
關于選擇出售個性時裝的理由,Lee講道:“最近的韓國年輕人中,似乎有一種隨著年齡增長而失去個性的傾向。即使是面向男性的時裝,也是簡約的時尚風格更具人氣,懂得顯示出自己個性的人越來越少了。”
Byther通過銷售在韓國很少見的男裙、骷髏吊墜、繩帶等獨特的時尚產品,得到了二十、三十多歲男性的支持。特別是發型師、藝術家這類在上班時間著裝自由的男性,他們無論年齡大小,都比上班族更喜歡可以展示個性的服裝,這些人是Byther在韓國的主要顧客。
如今,Byther的累計會員數已經達到17萬人以上,擁有1500~2000種以上的豐富多彩的時尚產品。隨著網站在韓國的發展壯大,Byther于2011年使用韓國的國際電商平臺“cafe24”建立中文、英文、日文的跨境電商網站,并以“Not for the public,Just for mania”為口號,開始走向國際化。
為了將Byther提升為世界品牌,Lee致力于發展跨境電商業務。他根據在韓國成功構建“男士個性時裝電商”得到的經驗和知識,力爭在跨境電商中也取得成功。
為此,Byther將熟悉海外情況的團隊獨立出來,讓他們獨立運營海外業務,并利用海外用戶慣用的渠道為他們發送特定消息。比如Facebook和Instagram等,作為與客戶進行溝通和營銷的渠道,為對應各國語言而創建了多個賬號。
在問及如何應對各國客戶時,Lee稱:“因為Byther大多產品是根據韓國人的身材來制作的,所以這些服裝對歐美人來說太小了。為此我們依據歐美人的平均尺寸又生產了一批符合歐美人身材的上衣,還將產品中40%的褲子都增加了一碼。”
“另外,經過分析,我們發現中國顧客較傾向于將模特身上所穿的衣服一整套買下;與此相比,日本顧客則是更喜歡購買單品,再按照自己的風格進行搭配。我們便是像這樣,通過分析按每個國家的特點分別建設我們的網站。”Lee補充道。
Lee表示,他們在發展日本業務時,積極地利用博客和社交網站的影響力進行商品營銷。特別是將商品與wear.jp(日本最大的服裝搭配網站)對接后,網站增加了許多來自wear.jp的用戶,在銷售上取得很大成效。
同時,使用Instagram 、Facebook等網站的公眾賬號加強和顧客的溝通,并保持一定轉發量等,也增加了網站的訪問量。
總結
Byther的網站和社交賬號上的商品照片,都是用沙灘、摩托、咖啡廳等作為背景。這樣的圖片不只展現出了商品的特征,還給人一種氛圍感,更容易讓人留下印象,此外商品傳達出來的精神讓人更容易理解。正是這樣才刺激了個性主義者的消費需求。
獨立分析各國的消費模式對跨境電商來說是極為重要的。海外顧客的消費行為不能僅總結為“所有海外顧客”,而是應該針對各國顧客分開采取策略。
(編譯/雨果網 林思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