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世界銀行預測,2013年,發展中國家GDP總量第一次超越發達國家,這是一項具有巨大象征意義的大事。發展中國家將在未來的世界貿易中起著主導作用。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南南合作”貿易將越發密切。與此同時,發展中國家的制造商和服務商正塑造自由品牌,各類品牌公司幾乎傾向于暫時繞開發達國家市場,而先行在發展中國家打開突破口,最終將品牌影響推向全世界。曾經不可一世的西方品牌在這一新時代或許應該警醒了。
雨果網從國際媒體“performance”6月25日的報道中獲悉,2013年將是充滿象征意義的關鍵之年。世界銀行的預測,在2013年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總量(GDP)將在歷史上首次超越發達國家的經濟總和。發展中國家在世界貿易中將主導作用的趨勢即將開始,今年只是這一趨勢的起點而已。
匯豐銀行首席經濟學家Stephen King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南南合作”將在世界貿易中革命性地開創一個新的資金流模式和貿易類型。這一情形有如發達國家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中所享有的優越地位。
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關稅已經被大幅度削減,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早就紅紅火火地開始了,但是發展中國家之間(南南國家)品牌貿易的優越性現在才漸漸顯現出來。
品牌咨詢公司Trendwatching的分析師David Mattin表示:“發達國家的知名品牌或許無法再志得意滿了,因為發展中國家的品牌正逐漸崛起,比如巴西的酸奶制造商Yogoberry,它完全可以打入歐洲或美國等發達國家市場,但是它沒有這樣做,而是選擇了中東市場,在伊朗的德黑蘭地區開始著手營銷,最后將產品推向阿聯酋。”
另一個例子,巴西的涼鞋生產商Amazonas選擇中國作為其第一個出口市場,而中國的語音信息服務系統“微信”在拓展國際市場時,首先把眼光投向印度和巴西等發展中國家。
David Mattin表示:“發展中國家的市場行為非常有趣。在2005年,亞洲中產階級的數量占全球總數的14%,而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上升到50%到60%左右。
發展中國家的公司完全可以跟發達國家的同類公司進行競爭,因為發展中國家的制造商可制造出更加便宜的產品,這些產品在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比那些著眼于發達國家市場而售價較高的產品更有競爭優勢。”
將產品首先打入發展中國家市場,這或許可以看成是一個跳板行為,因為這些生產商最終將著眼于全球市場。如果在發展中國家的市場里擁有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那么公司將隨著這些國家的經濟騰飛而受益。
Mattin又以中國聯想為例,聯想如今已成為中國第二大的智能手機生產商。聯想進入印尼市場,先行在發展中國家打開一道口子,然后最終將業務推廣到全球市場。
那么,發達國家的公司們會會如何想呢?發達國家的新創品牌或許也應該先行在發展中國家找到立足之地。
Mattin表示:“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尤其是亞洲市場將在不久之后成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市場,這些市場具有強大的潛力。”
Mattin表示,發達國家的公司與發展中國家的本土公司建立起戰略合作關系,將有助于其品牌影響力從西方發達國家延伸到發展中國家,因為發展中國家的本土公司很理解物流操作過程以及本土的生產成本。
當發展中國家的消費者越來越認可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產品和服務之時,西方知名品牌應當放棄固有的優越感。Mattin表示:“中國中產階級‘屁顛顛’地追逐西方品牌的老現象將漸行漸遠。那種認為西方品牌就是最好的觀念已經不復存在了。”
雨果網了解到,由于世界上的發展中國家(Developing Country)絕大部分都處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分。這些經濟相對不發達的國家之間為擺脫發達國家(Developed Country)的控制,發展民族經濟,所以彼此間開展了專門的經濟合作,給予了各種貿易優惠待遇。這種現象即稱為“南南合作”,如:中國與拉丁美洲的合作等。“南南貿易”則為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隨著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南南貿易”將在世界貿易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編譯:吳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