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亞及新西蘭的市場營銷人員今后可在推銷高端品牌方面省省力氣了,因為這兩個國家的消費者對高端品牌不太感冒。
雨果網從澳洲新快網7月4日的報道中獲悉,根據市場調查研究公司尼爾森(Nielsen)對58個國家的逾2.9萬名消費者進行了在線調查。結果發現,75%的中國消費者表示,他們愿意在名牌產品上花更多的錢,這一比例居全球之冠。僅有25%的澳大利亞消費者和17%的新西蘭消費者對此觀點表示認同,但他們同時表示,會更愿意購買那些有著同樣功能的非名牌產品。
當被問及是否愿意從名牌店購買產品時,約1/3的澳大利亞人和新西蘭人(分別為32%和31%)表示愿意,遠遠低于55%的亞太地區平均比例,以及47%的全球平均比例。
印度消費者可謂是全球最愿意購買名牌的群體,74%的印度調查參與者稱自己愿意買名牌。這一調查還研究了廣告在影響消費者購買決定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在全球范圍內,半數以上的調查參與者都表示,廣告增強了他們購買某一品牌的意愿,但只有1/3的澳洲人和新西蘭人同意這一說法。
尼爾森太平洋地區品牌推廣處的負責人戴爾(Suzie Dale)稱,通過調查研究結果可以看出,澳大利亞消費者和新西蘭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比較注重獲取產品的價值。
“我們傾向于對廣告和品牌持懷疑態度,而且喜歡將自己視為明智的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不會單純地聽信廣告宣傳,而是會考慮產品的優點和價值。”他說。
戴爾指出,澳大利亞超市自有品牌的崛起鞏固了消費者的這一觀點。通常情況下,消費者都會期待一個更加昂貴的產品具備優于其他產品的特質,否則消費者不會愿意去花錢購買。
這也意味著,澳洲的市場營銷者需要真正理解何種特質能夠刺激消費者購買其產品,并在進行品牌推廣時著重強調這些特質。戴爾說:“一個產品需要證明,它能夠提高消費者的生活品質,是消費者的明智選擇。比如,這個蛋糕比其他蛋糕更加美味,或者這輛汽車不僅外表豪華,而且比其他汽車更加省油等?!?
戴爾指出,要想取悅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消費者,一個品牌不能光靠外部包裝和口頭承諾,關鍵在于要滿足消費者的預期和要求。(編輯: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