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2018年春季廣交會拉開序幕,雨果網小分隊再次抵達廣州琶洲,緊隨中國外貿出口風向標的擺動趨勢,真正解決海外市場需求與國內廠商供給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等難題,規范外貿出口選品、趨勢潮流的重點解析。雨果網也將一如既往地為國內制造廠商和外貿企業提供第一手的國際供給資訊和產品變動現狀,解決國內賣家暢銷出海的實際性需求。(點擊“第123屆廣交會”進入專題報道,尋求報道添加微信號:598596161)
已經是第15年來中國采購的廣交會俄羅斯老采購商Denis,可以說是中國制造飛速發展階段的見證人之一了,讓我們聽聽他對中國“新制造”的獨特見解以及他對俄羅斯市場的洞察。
Denis是俄羅斯進口商代理公司CTM的產品經理,該公司專門負責幫俄羅斯客戶采購電動工具、園藝工具類產品,包括供家庭使用的DIY工具和針對專業人士的工具。而Denis的任務就是幫客戶找到合適采購的產品。
CTM公司會根據俄羅斯客戶的需求,將產品采購到國內,通過公司的陳列室或在莫斯科舉辦的大型展覽上進行展示,同時他們也提供進口物流、自主品牌設計、包裝和推廣產品的一條龍式服務,采購的產品主要在俄羅斯國內銷售,
“有時候客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我們的目的就是幫他們根據需求找到合適的產品,找到還未上市的有潛力的產品。”
第123屆廣交會是Denis來采購的第15年,與往常一樣,除了見老客戶,他也希望能找到一些新的供應商。4月15日廣交會第一天正式開幕,而這也是他最忙的一天,連吃午餐的時間都擠不出來。
作為產品經理,Denis抽空向我們介紹了一些其公司在俄羅斯電動工具市場的產品調研和市場推廣方式:
產品調研:一般CTM公司客戶詢問的產品基本是一樣的,然后他們會把客戶的產品需求報給已建立關系的供應商;而如果需求是一種該公司不了解的新產品,他們就會開始進行研究,將需求告知中國的供應商或貿易公司,讓他們來尋找產品,這是第一步。
但Denis表示,他們不會總是依靠這招,因為這種辦法找到的產品價格有時可能會很高,這時候他們就會開始在阿里巴巴、Made in China等國際電商網站上采購。
Denis說,阿里上的產品質量一般是可靠的,大部分時間能找到想要的產品。雖然阿里巴巴的操作界面比Made in China復雜,也不夠用戶友好,但是阿里上的商品選擇更多,價格也可能更便宜。另外,他們也會對比線上線下的價格,如果一種新產品,其供應商無法提供,他們就會上阿里上找。
Made in China的界面操作更加直接簡單,采購商可以輕松找到自己要的產品,并直接聯系供應商。
推廣方式:包括在線上,Youtube上的一些俄羅斯本地頻道上進行視頻評測,另外還通過在博客跟專業論壇上(如DIY工具)發布一些有價值的內容文章,讓買家更清楚相關產品的質量。
目前,CTM公司主要從中國大陸采購,部分從歐洲和中國臺灣。
Denis提到,5年前,俄羅斯客戶更喜歡從價格更貴、質量更好的歐洲采購,因為俄羅斯那時候的經濟形勢更好,而現在俄羅斯的國內經濟形勢惡化,消費力下降,比較貴的歐洲產品采購量下降,采購市場的中心從歐洲轉移到了中國。
“經濟形勢惡化有很多原因,首當其沖的還是由于國內經濟受到了政治不穩定因素的影響,包括中美貿易戰和國際局勢(如敘利亞問題)等,這導致了金融市場的不穩定,從而帶來其他更多的問題,產生了連鎖效應。”
雖然Denis個人對未來俄羅斯的經濟走勢相對樂觀,但他表示,實際上目前形勢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容樂觀的。
在談到這15年的采購經歷和感受時,Denis說:“中國供應商每年都在進步,不管是服務水平還是他們的溝通水平,英語水平也更好了。”
Denis提到,如今的中國供應商多數想尋找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而不是短期的,他們不再需要只能維持“一天”的客戶,而這是一種長足的進步。
“中國產品的質量也在改進,但是由于中國人工成本上升、政府政策(出于減少環境污染的考慮)、工廠投入成本等原因,產品價格一直在上升,不過我覺得總體的價格提高還是相對合理的。”
“如果你想要的是高質量但是價格又低的產品,中國已經不再是你的目標了。”
“我不太確定其他的產品,但是在電動工具這類,主要的采購國早就從歐洲轉移到了中國。”
中國近年來的人工成本在上升,不少中國和國外的工廠轉到了越南、泰國、印尼等地。
“某種角度上來說,這對中國其實是有利的,至少對環境治理這方面是有好處的。”
Denis表示,采購的市場中心不會從中國再次轉移到歐洲。實際上,大陸目前的轉型現狀跟中國臺灣在20-30多年前遇到的類似:之前,臺灣產品的質量跟價格也很低,但現在一切都改變了。現在臺灣的價格很高,質量也很高,這就是臺灣現在關注的重點所在。這跟現在大陸面臨的情況也是一樣的。
CTM公司也會從臺灣采購工具,包括一些氣動工具和特定的工具。Denis說,臺灣產品的制造水平要比大陸高,也很貴,但并不是俄羅斯市場的價格。
“中國年輕工人的專業技術素質還有待發展,他們大多數關心的不是怎么提高技術,而是關心能掙多少錢,所以等他們的專業素質真正得到了提高,產品質量跟價格都會相應提高。”
“但是可能等到十幾年后,中國的人工生產成本太高了,工廠都轉到了越南等國家,說不定我們就會轉向這些國家采購,而這種可能性相當大。”Denis說道。
Denis表示,中美貿易戰最終也將提高他們進口商品的價格,提高整個行業的進口價格,以及原材料價格。
“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后一次。這是兩國檢驗大國實力的一次好機會。”
Denis覺得美國這次只是在“虛張聲勢”,他認為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已經超過了美國,而且中國是美國的第二大債權持有國,僅次于日本。
“美國進行貿易戰的主要目的是想把市場‘搞亂’,讓它變得不穩定,并乘機從中獲益。貿易戰的影響是全球性的,幾乎全世界每個人都會受到影響,不只是中美,俄羅斯甚至是非洲都會受到影響。俄羅斯的經濟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進口產品,80%的食品依賴于進口。貿易戰會導致進口產品價格上升,并影響到俄羅斯以及其他國家的消費者。”
Denis稱,一旦中國的進口產品價格上升,如原材料,這將導致幾乎每種產品的價格上漲,不管是電動工具還是其他任何產品。最后,俄羅斯的進口公司不得不付更多成本,而上升的產品最終會轉移到消費者身上。
不過他表示,貿易戰暫時不會影響到他們的采購決策,其影響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之后才會顯現,小公司對此“無能為力”,只能靜觀其變,并接受即將到來的變化。(文/雨果網 康杰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