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多多7月26日正式登陸納斯達克,開盤大漲40%。招股書顯示,2017年,拼多多的營收從2016年的5.049億元人民幣增長至17.441億元人民幣,凈虧損為5.251億元人民幣。
拼多多毫無疑問是中國電商史上的一個“奇跡”,它在2017年11月才引起廣泛關注:這家2015年才成立的電商,日訂單量竟然超過了京東。
墨騰創投最近被問過太多同樣的問題:這個“奇跡”能被復制到海外嗎?
我們的觀點是:能做,但是會遇到很多困難。
拼多多自己也在探索如何擴張到海外市場,他們已經到東南亞考察過多次,和當地很多電商從業者接觸過。
拼多多開拓海外市場有自己的優勢,比如,供應鏈已經頗具規模,社交電商的玩法也很熟練。但是,它的快速崛起,是建立在手機上網普及率已經很高(2017年,國內手機上網人數7.53億),物流、支付已經成熟,線上購物習慣已經養成的大前提下。
如果拼多多布局海外,除了基礎設施落后和購物習慣差異,還要和更加本土化的當地電商競爭、適應不同社交渠道的玩法。在新興市場,這些不僅僅是拼多多,而是整個電商行業都要面臨的挑戰。
而且,上市后的拼多多在國內也要處理競爭、刷單、仿冒品牌、用戶復購和留存、商家在平臺上的品牌化等諸多問題,自己不一定有精力來做海外市場。
但是,墨騰創投認為海外的機會是有的,原因如下:
1、對便宜商品的需求在所有區域都普遍存在,即使是在經濟相對發達的西歐國家,更不用提發展中國家了;
2、社交電商在海外已經有所發展。比如,很多業內人士都認為泰國和印尼至少一半的電商消費行為都是通過Instagram、Facebook等社交媒體完成的,很多地方已經有Whatsapp群組、SnapChat群組等非正式拼貨模式存在。(參考“社交電商在印尼盛行”)
如果想要復制拼多多模式,應該從哪些區域著手呢?
關于拼多多的運營模式,投資方之一,光速中國創始人宓群是這樣描述的:“拼多多把社交關系和產品的顆粒度打磨到極致,拼單模式讓商品通過社交的方式來獲取用戶,促成了高效的信息匹配,在滿足用戶實際且有效需求的同時,提升了供應鏈的效率和質量?!?
可以看出,拼多多快速擴張有兩個基本因素:規模性和社交關系。我們主要從這兩個要素,以及其他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來進行評估。
哪些國家具備規?;臈l件?全球人口最多的十個國家是: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亞、孟加拉國、俄羅斯、墨西哥。
還有個數據能更清楚地說明哪些國家更有潛力。2018年3月,歐洲支付公司 PPRO 發布了《支付與電子商務報告: 2018年高速發展的市場》,統計了全球電商發展速度最快的十個國家,分別是印度尼西亞( 78% )、墨西哥( 59% )、菲律賓( 51% )、哥倫比亞(45%)、阿聯酋( 33% )、越南( 32% )、沙特阿拉伯( 32%)、以色列( 31% )、印度( 27% )、中國( 27% )。
以下是墨騰創投從人口、電商發展速度、基礎設施等多個維度綜合判斷之后,給出的可行性排名:
一、印度
印度排名第一的原因,是它的社交媒體環境。
印度是WhatsApp全球最大的市場,用戶超過2.5億。印度人非常熱衷轉發,其轉發的消息、照片和視頻在全球穩居第一。
國內很多朋友最近都在積極研究Whatsapp的生態 ,目前看來,還在一個發展的過程中。
印度的WhatsApp用戶從2016年起飛速增長
印度政府一直在全力推電子支付。而WhatsApp本身也在印度籌備推出WhatsApp Pay,讓社交場景能夠搭上支付。
除此之外,阿里也在過去幾年重金扶持本土的電子錢包Paytm。只要認真做、快速做,還是挺有希望變成類似國內的微信支付的。
WhatsApp支付的第一站就選在印度
而電商物流經過這么多年電商公司的投入,已經被帶動起來了,國內也有很多賣家和平臺在積極往印度出貨。海關的事情還是交給當地的“專家”來處理,品類選擇好的話是可以賺錢的。
不過,阿里和ClubFactory在Paytm支付的基礎上重金打造Paytm Mall,上面商品的價格已經很低,看起來隨時都有可能上線拼單功能。如果創立一家新的獨立公司,是否能夠靠拼單來超越Paytm Mall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印度本土的創業者抄襲中國模式樂此不疲:已經有好幾個印度版拼多多出爐了。不過歷史經驗表明,印度和中國之間的隔閡大于印度和美國之間的隔閡,歷史上好多抄中國的模式都沒抄到點子上。
印度最具備社交電商規模化發展的基礎,但是拼多多模式很考驗對社交的把握,所以還要具體案例具體分析。
二、印尼
社交電商在印尼已經很盛行了。Facebook和Instagram上集中了大量賣家,根據一些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數據來看,非企業用戶的市場占有率高達25%-35%,并且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長中。
物流上,雅加達地區的競爭非常激烈,小件物流費用已經很低。
雖然Go-Jek的GoPay和力寶的OVO極力地推,一些平臺也通過價格杠桿讓用戶充值,或使用銀行轉帳、便利店等渠道支付,但總體來說,支付還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但社交電商的流行說明這不是一個致命問題,只是一個影響增長的摩擦點。
和很多國家一樣,印尼本土的供應鏈也欠發達。所以大量的SKU還是要從中國進口。印尼海關是一個不確定因素,針對電商的政策一直不明朗,管理混亂,每年“紅燈期”效率很低。(參考:印尼海關政策的改變,是如何引起跨境電商快速增長的?)
目前看很多小件品類還算比較順,但當平臺做大,尤其是品類多了之后,海關風險自然會上升,政治敏感的年份尤其如此。
三、菲律賓、越南
這兩個國家很相似,都是Facebook重度用戶區。
菲律賓人在社交媒體上非?;钴S,1.05億人口(非正式統計1.2億)中,有6700萬人是社交媒體用戶,并且平均花在社交媒體上的時間是4小時。
菲律賓人最喜歡Facebook,我們以前在Rocket Internet做打車業務時,很多送給司機的4G流量都被他們上Facebook消耗掉了(于是就沒法接單了)。
越南也一樣,Facebook在越南有3200萬用戶,占據總人口的35.7%。游戲發行商VNG旗下的Zalo被稱為是“越南版的微信”,雖然我們五環內的越南朋友們沒有一個在用,但是調研發現,在普羅大眾中還是有一定用戶基礎的。
社交電商在這兩個國家占有比較大的比重,很多個體戶全職都在Facebook上賣東西,也有很多公務員在上班時大部分時間花在Facebook上買賣東西。不過,這兩個國家電商基礎設施的投入遠沒有達到印尼和泰國的水平,某種程度上制約了社交電商發展的空間。
我們一直擔心,Facebook自己的C2C解決方案Facebook Marketplace會搶走其他電商的飯碗,不過目前看來,雖然在Facebook上有很好的入口,但是產品似乎做得沒有那么專心。能否很快地綁定社交和電商?目前我們持懷疑態度。
四、歐洲
歐洲外表上看起來還有發達國家的風光,但多年來的經濟不景氣已經讓普通百姓的消費能力大大受挫:去法國的打折超市看一看就知道了。
而且除了亞馬遜之外,很多地方的電商生態還是被eBay收購的一些公司主導,商業模式十多年都沒有發生變化。
墨騰一直認為應該有人主導把ebay私有化,系統地改造一下(實際發生的可能性不大)。
有朋友認為Facebook的社交生態在歐洲已經定型,沒有小程序一樣的新的紅利窗口。墨騰創投不認同這一點。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研究下這張圖:
從這張圖能看出什么?
五、墨西哥、哥倫比亞
先講一個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事實:墨西哥和哥倫比亞分別是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西班牙語國家,西班牙反而排在第三位。
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墨西哥、哥倫比亞互聯網圈還是美國的“勢力范圍”,目前對這兩個市場投入重金的有亞馬遜和沃爾瑪,本地平臺Mercadolibre也占有一部分市場份額。
這兩個國家市場潛力不小,社交也發達。之前Rocket Internet幾乎所有的商業模式在哥倫比亞的接受度都很高,傳播也很快,是一個有很多驚喜的市場。
但是對于中國電商來說,這兩個國家距離都太遠,尤其是哥倫比亞,電商物流還不順暢。
這個問題不是一兩年可以解決的,所以需要開創一些比較有創意的供應鏈解決方案。
六、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電商發展迅速,JollyChic、SheIn以及最近崛起的ClubFactory和ForDeal都在搶奪沙特市場。
社交媒體在沙特也很受歡迎,SnapChat在沙特非常流行。雖然國內有很多流量方已經開始對接Snapchat,但是真正對Snapchat了解的寥寥無幾。
紅色區域顯示Snapchat在沙特非常流行
沙特的物流和支付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解決不了,旺季物流運力普遍不足。但是由于普遍客單價高,成本理論上是可以覆蓋的。
七、伊朗
一直有Rocket Internet的朋友在伊朗創業,墨騰團隊也去考察過。對這個市場我們非常有信心:消費能力(伊朗的人均GDP超過5000美金)其實很大程度上是被消費選擇抑制了。
但是最近有幾個核心問題:社交渠道主要是Telegram,政府一直威脅要查封;支付系統雖然發達但是和國際金融系統是隔絕的,回款會是個很大的問題;海關的腐敗,以及川普。長線值得一直關注。
八、巴西
巴西也是一個我們非常熟悉的市場。以前在Easy Taxi并肩作戰過的很多弟兄,現在散落在巴西各大電商和互聯網金融公司。
這個市場很大,同時也有很多坑。膽大慎跳、膽小勿入。一定要去的,做一些本地的模式可能比較好一點。
總結
墨騰創投認為,社交和對便宜貨的追求是普遍存在的,但是落地到具體的國家需要對社交生態,基礎設施,海關和發展階段等有很好的把握。這個過程中可能會踩很多坑,單純復制拼多多的模式是不可行的,重點還是因地制宜。相信聰明能干的出海者們能夠在早起的痛苦之后找到好的平衡點。(來源:墨騰創投)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