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外媒報道,美國民主黨參議員伊麗莎白·沃倫(Elizabeth Warren)公開聲援亞馬遜賣家。她向外媒表示,亞馬遜可能存有反競爭行為,理應受到詳細審查。
在沃倫看來,問題在于亞馬遜收集第三方賣家的銷售數據,并利用這些數據成為自己作為零售商的優勢——例如,亞馬遜利用收集到的銷售數據來開發自有品牌。沃倫告訴外媒:“像亞馬遜這樣的大型科技巨頭,如果他們利用自己作為平臺供應商的身份來獲取所有的銷售信息,從而獲得巨大的競爭優勢,那么就不再有競爭可言。”
2012年,《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一些亞馬遜平臺小賣家認為,亞馬遜利用其平臺“作為一個巨大的實驗室,用以發現適合銷售的新產品、測試潛在新產品的銷售情況并對產品定價施加更多的控制”。
2016年,彭博社(Bloomberg)的一篇文章報道如下:
“亞馬遜正利用從其龐大的網絡商店中收集到的信息,來打造一個自有品牌的“巨無霸”,目前其自有品牌擁有3000多種產品——從女士襯衫、男士卡其褲、暖爐再到相機三腳架均有涉獵。多年來,百貨公司和大型連鎖超市一直采用這種自有品牌戰略,從而擠掉中間商并直接面向消費者——以此來提高消費者的忠誠度和利潤。”
去年,美國電商新聞網站EcommerceBytes報道了電商解決方案提供商SLI Systems的一項研究,該研究發現一些賣家認識到亞馬遜所構成的競爭威脅。EcommerceBytes的一位讀者指出,亞馬遜是一家由數據驅動的公司,為了在將來盈利,該公司可以接受在短期內出現虧損。
評論中還提及亞馬遜的“gating(銷售門檻)”,即亞馬遜限制賣家刊登特別類別的商品一個措施。一位讀者表示,雖然亞馬遜經常會介入,并推出特定產品來擾亂你的銷售計劃,“但總體來說,亞馬遜是公平的,他們會通知賣家相關銷售事宜;是的,他們冷酷但公平。”
看到立法者和政客們就在線賣家的問題上發表意見總是饒有趣味。這些天,亞馬遜正處于輿論的水深火熱之中。
(編譯/雨果網 陳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