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后,美國人的錢包一下子回到“解放前”。不過,沒錢也有沒錢的活法,在經濟衰退的那幾年,越來越多的美國人熱衷于各種促銷活動,去收集優惠券,去排隊購買折扣商品。
盡管今年以來美國經濟已經不斷復蘇,美國人的錢包也開始鼓了起來。然而在消費上他們卻仍然秉持節儉的習慣,依然熱衷于參加各種促銷活動與購買各種折扣商品。
雨果網從“美國中文網”日前的報道中獲悉,美國的消費者聲稱,今年他們沒有花費太多錢在餐廳、酒吧,以及購買房屋及其他主要類別上。根據最新的調查顯示,美國消費者花費的錢并不多。
消費者研究公司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人在13個商品類別中只在三個類別上花費更多,分別是家庭食品、雜貨和家庭護理。
對于其他的類別,包括房屋和花園,休閑和娛樂,餐飲,度假和外出喝酒等,大多數的消費者都表示,相比2012年已經削減了這些方面的開支。
另外,大通銀行的消費調查指出,44%的美國人表示,相比經濟衰退之前,他們花費一樣或是更多。但是,該調查指出,68%的美國人表示,他們已經改變了消費習慣,減少日常生活的開支。
超過一半的美國人,大約55%受訪者說,他們已經比以往更快償還信用卡的余額。在大多數情況下,美國人看起來好像花費更少的金錢,但是事實卻并非如此。
然而,研究人員指出,消費者的說法與近期消費調查所顯示的數據有顯著的分別,因為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多數類別的消費數字增加5%或以上,包括外出就餐,房屋和花園,以及外出喝酒等。
因此,盡管消費者認為他們花費更少,實際的數字卻告訴一個不同的事實。現在,這種差異可能是小部分的消費者購買奢侈品的開支,例如珠寶首飾,汽車和旅行等。
從理論上講,奢侈品的消費者可能彌補了其他消費者的開支。但是,研究人員指出,在特價的市場上,美國人的消費數據有所增加,由此證明消費者仍然專注于找到最優惠的消費開支。
分析師奧唐奈(FionaO'Donnell)說:“消費者似乎已經習慣于減價銷售,優惠券的優惠,會員折扣,較低價位的產品等等,以避免支付正價貨品。”
事實上,相比經濟衰退前,更多美國消費者考慮購買折扣貨品,喜歡參加越來越多的促銷活動,消費者花費更多費用在折扣貨品上,其消費總額可能已經超過正價貨品的總消費額。
零售商家最喜歡使用的一句術語:“消費越多,節省越多”,但是精明的消費者應該知道購買更多的貨品,根本無法節省更多金錢。實際上,術語的真相是:“消費越多,花錢越多”。
不過,不少購物者認為只購買減價貨品,可以節省更多金錢。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更謹慎于消費和開支,但是實際的支出可能會更多。(編輯: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