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巴基斯坦國家銀行SBP數據,巴基斯坦國內和國際電商賣家的銷售額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別達到207億盧比和401億盧比,今年比去年增長了93.7%。隨著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的入駐,巴基斯坦的電商可能會有更大的發展。
過去幾年里,巴基斯坦的電商銷售額增長到1000億盧比,見證了這個國家的電子商業活動的合理增長。
因為互聯網普及率的提高,交易成本的低廉,巴基斯坦企業和消費者開始把交易轉移到線上,但從支付系統的數字化和物流環境的效率方面來看,巴基斯坦還是比其他國家和地區落后。
盡管巴基斯坦人對電商的接受程度有所提高,電商也持續在該國各個地區滲透,但上述與電商有關的問題一直存在。如果行業參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能解決這些問題,巴基斯坦電商行業的發展會快得多。
最近的一份電商報告已經確定了這個行業的一些薄弱區域,并強調了解決跟電商行業相關的問題不僅能夠加速電商的發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有益于巴基斯坦的經濟。
據巴基斯坦國家銀行數據,2017年和2018年當地和國際的電商從業者的銷售額分別達到207億盧比和401億盧比,2018年的增長高達93.7%。
然而,這個數據只涵蓋了通過數字渠道(借記卡、同行轉帳、預付卡和移動錢包)進行的交易。
巴基斯坦電商行業需要關注的問題包括較長的發貨時間,這也往往被認為是妨礙電商渠道被更多人接受的主要原因。
引起發貨時間長的原因通常是,物流合作方未能及時發貨,而且(或者)賣家的存貨管理系統證實存貨不能夠滿足靈活的電子渠道需求。
另外一個問題是在線支付。在線平臺信任的缺失和與電商相關的消費者保護法條例實施不力,加上數字認知環境本來就不佳,都是決策者和行業從業者的數字化視野受限的原因。要通過在線渠道進行交易時,消費者特別猶豫,因為他們擔心信用卡號、銀行帳號、家庭住址等個人信息會被泄露,或者被未經授權的人使用。
缺乏認識是第三個問題,由于多種原因,在巴基斯坦仍然有大約90%的電商交易是用交貨付現金的方式。
從消費者方面看,更喜歡用現金可能是因為金融和數字方面的認識少,害怕在線支付渠道不安全,不敢使用在線支付工具,害怕收到的貨物不符卻缺乏有效的糾紛解決機制。
另外,缺乏選擇也是另一個問題。在線支付系統的效力低,也因為很多銀行并不默認允許持卡人使用銀行卡進行在線交易。
消費者不得不聯系銀行的客服激活銀行卡的電商用途,要設定時間期限,或者有的借記卡根本無法用于在線交易。
就這點而言,商業銀行在發布銀行卡時應該允許他們的消費者擁有用該卡進行電商交易的權利,還應該提供應有的安全性、交易監控系統協議。
另外的問題是經營和庫存成本高昂。庫存成本管理是通過物流發貨的電商公司和供應商將庫存系統數字化的過程,它可以讓賣家及時化運作,從而減少庫存、減少運營成本、加快購買流程。
隨著中國數字巨頭阿里巴巴(通過收購Daraz.pk)和螞蟻金服(通過對Telenor小額信貸銀行進行45%的股權投資)的進入,巴基斯坦電商預計會得到更快的發展。隨著他們在中國的技術產品和服務的成功,這些商家在巴基斯坦的電商事業很可能也會獲得巨大成功。
在支付方面,各市場企業將接入大量增長的手機電商平臺用戶(這種現象也被稱為移動商務),為交易清算提供了新的模式。下一步將是使用消費者的購買記錄來設計信用評分機制,為他們的交易提供微貸款。
(編譯/雨果網 韋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