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外國閥門在南非的市場份額逐年上升,而南非本土閥門企業的市場份額漸遭蠶食。為了維護本國閥門行業的利益,南非貿易主管部門出臺新規,要求國家機關和國有企業在采購閥門時必須采購一定比例的國產閥門。
雨果網從南非媒體“Bdlive”8月15日的報道中獲悉,近年來,由于外國公司強有力的市場競爭,南非國產閥門的市場份額一度下降。近日,南非國家鑄造技術聯盟表示,南非閥門制造廠和鑄造廠有望將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南非貿易部出臺新政策,規定國家機關和國有企業在采購閥門時,必須保證其所采購的國產閥門數量不低于規定的比例。
由于南非工人工資水平一度高于中國和東歐國家,同時許多制造業工人已經接近退休年齡,南非制造業近年來出呈現衰退的態勢。
南非有關部門認識到這一問題,下定決心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提高本土采購量,以促進本國制造業的發展。
南非國家鑄造技術聯盟的負責人表示:“在公共部門的本地化采購政策推動之下,預期在未來三到五年之內,南非本土閥門制造行業的營收額將增加到40億到50億蘭特。各利益相關方將這一政策視為本行業的有效激勵。”
他還說:“2011年,南非出現貿易逆差,因此即將實施的本地化采購政策也將面臨一定的壓力。前兩年,南非國有企業的閥門采購訂單有67%流到了外國公司的手中。 ”
一旦實施本地化采購政策之后,未來幾年之內,有望為閥門以及相關產業新創2000個工作崗位。
雨果網了解到,近年來,中國和東歐等國家和地區的閥門大舉進入南非市場,占據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南非閥門的價格比許多進口閥門還更貴,因此本土閥門漸漸喪失了其優勢,市場份額逐漸縮小。
南非政府出臺的本地化采購政策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外國閥門的銷量,因為南非國有企業和國家機關所采購的進口閥門數量會出現下降,同時它們將加大本土閥門的采購量。 (編譯:吳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