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媒近日發文稱,在中國實施新電商法后,對私人代購以及奢侈品進口監管力度逐漸加強,導致日本零售和高端奢侈品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銷售寒冬。
日本百貨商店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免稅銷售額上年同期下降7.7%,這是兩年多以來的首次下降。消費者者平均客單價下降8.4%至567美元(63000日元)。業內人士表示,奢侈品箱包和服裝的銷售額特別疲軟。
日本最大的百貨公司—— J. Front Retailing、三越伊勢丹和高島屋近期公布的業績均顯示1月入境旅游銷售下降,此外免稅銷售額也在數月以來一直呈下降趨勢。1月份日本所有百貨公司全部減收。三越伊勢丹與前年同期比減了3.8%,高島屋減2.8%,太平洋百貨減了4.0%。大丸松坂屋百貨減了2.1%,阪急阪神百貨也減了2.9% 。
高島屋總裁Shigeru Kimoto表示,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目前還有待觀察,但中國新電商法的實施,以及更嚴格的機場海關管制,無疑直接導致了銷量的減少。
新電商要求海外代購的銷售產品需要向中國有關部門正式注冊并納稅,個人購買物品超過5000元人民幣需要繳納相應稅款。此外海關出入境和機場也加大了查處力度。
(圖片:日本免稅商店近年銷售額增長率。)
貝恩公司的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目前占全球2940億美元奢侈品市場的33%份額。盡管這一數字受到更多中國游客在海外購物的推動,但內地消費者也通過代購貢獻了一定的銷量。早年隨著中國游客數量的增加及日本品牌在中國的聲譽提升,代購行業蓬勃發展。
除了通過淘寶等平臺的銷售,代購還在微博、微信等社媒蔓延開來,使得家庭主婦和大學生等“業余人士”得以參與。據估計,有數十萬代購人士正生活在日本。
有代溝爆料稱機場海關排起了長隊,在嚴查的壓力之下不得不減少購買量。
總部位于名古屋的保健品牌MTG,其面部按摩設備每臺售價超過25000日元,但2018年10-12月的銷售額較上年同期下降12%,縮水至140億日元。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代購數量減少,這些代購人士通常聚集在日本和韓國的免稅商店。不過,代購銷售額的急劇下滑在一定程度上也被中國國內銷售額的增長所抵消,其國內銷量翻了一倍多。該公司表示,計劃增加國內銷售渠道。
東京羽田機場日本航站樓的發言人表示,一些精品店的大型包裝物品的銷售疲軟,表明中國消費者可能因為海關檢查收緊而削減了購買量,還有一些顧客要求將珠寶等配件從盒子中取出并放入較小的袋子中。
有專業人士認為新電商法帶來了許多代購“心理上”的壓力,如果中國游客的購物習慣就此改變,那么日本一些免稅零售包括奢侈品銷售將逐漸放緩。
東京秋葉原的購物區里,每15分鐘就會迎來一輛滿載中國游客的巴士抵達Laox免稅旗艦店。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些游客不得不減少購物量,尤其是手表等奢侈品,并將一些商品藏在手袋里。
(編譯/雨果網 郭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