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果網獲悉,4月1日起,日本正式終結對中國的普惠制待遇。此前輸日普惠制關稅優惠幅度平均約為3%,普惠制待遇取消后,輸日商品平均關稅稅率將上浮約3個百分點,部分產品甚至上浮超10個百分點。
這一政策的調整,將對中國出口企業尤其是化工、紡織企業產生明顯影響。
以浙江為例,據杭州海關數據顯示,2018年浙江省對日出口837億元人民幣,當年杭州海關共為浙江輸日產品簽發普惠制證書24569份、貨值61億元人民幣,可享日本關稅減免約1.8億元人民幣。主要簽證產品為紡織品、化學工業品、塑料制品、水海產品、鋼鐵制品、肉魚制品、機電產品等。
新政實施后,僅浙江的化工業、紡織業兩類出口產品在日本將減少關稅享惠8000萬元人民幣
日本自1980年起給予中國普惠制待遇,是關稅優惠幅度最大的普惠制給惠國。2018年12月,日本財務省正式宣布重新調整“特惠關稅”制度的對象國,將中國、墨西哥、巴西、泰國和馬來西亞5個國家從發展中國家關稅減免名單中剔除。而越南、印尼、印度等國的普惠制待遇依舊保留,意味著與這些國家相比,中國產品價格競爭力的削弱,中國產品將面臨更為激烈的競爭。
此外,一些日資企業在中國設置生產基地,采購國內原材料制造產品后返銷日本,關稅成本的提高或將使得日資企業重新考慮全球生產基地配置,取消在華擴大投資的計劃。
對此,杭州海關建議關區企業一方面應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牌價值,逐步擺脫價格優勢依賴;另一方面,要繼續充分利用原產地優惠政策提升產品國際競爭力。具體建議如下:
1、積極開拓海外新市場,尤其是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利用中國已對外簽訂的15個自貿協定和3個優惠貿易安排,充分享受東盟、澳大利亞等自貿伙伴給予中國產品的關稅優惠;
2、充分利用他國普惠制待遇“借船出海”,如已在印度、印尼、越南等日本普惠制受惠國設立生產線的企業;
3、目前中國正在積極推進與日本等國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ECP)和中日韓自貿區的談判工作,企業和行業協會可向有關部門提供行業意見,為出口產品爭取更好的機遇和環境。
(整理/雨果網 吳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