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說10年前,3年前我們都不敢想象,人還在佛山,只是簡單的電腦操作,我們生產的服裝就能夠借助跨境電商線上零售,遠銷歐美、中東、澳大利亞、新西蘭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憑服裝類目起家的這位賣家,無疑是培育品牌、成功轉型的典范。
而事實上,傳統制造企業或外貿工廠要想真正撕掉“中國制造”低端、廉價的標簽,有20多年外貿從業經驗、對佛山傳統制造發展現狀及轉型了然于心的賣家陳朝陽坦言,需先有危機意識,還得有支持從價值鏈低端向中高端品牌躍升的出海途徑。
近幾年,在跨境出海的新形勢浪潮下,曾經被貼有固定標簽的佛山加工貿易型產品,現如今已經憑借自主設計、研發和自有品牌,以高品質、高性價比以及高科技的新形象名揚海外。
漫漫轉型途中,具有多重身份角色的陳朝陽,回顧自己在轉型路上的跋涉和探索,為佛山制造企業以及產業帶轉型賣家,提供了如下優劣勢分析。
針對產業帶下傳統制造企業的優勢而言:
1、全國范圍內,其實佛山制造企業的制造基礎十分雄厚;
2、產品豐富度高,研發能力比較強、產品品質較佳;
3、相比于跨境電商行業“倒買倒賣”的賣家來說,產業帶制造企業積累多年的市場經驗和供應鏈優勢,使得他們更容易進入海外某個細分領域,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位;
針對產業帶下傳統制造企業的劣勢而言:
1、中國傳統制造企業起源于貼牌生產、代加工,無巿場營銷,無自主品牌;市場信息、渠道、品牌建設等方面比處于上游的外國企業遜色,海外消費者對中國商品的印象仍然是中低端產品的代工者;
2、傳統制造企業往往難以打破既有的產品研發、設計思維,在渠道創新上的反應較為遲緩;
3、缺乏海外市場的銷售渠道和品牌輸出通路,傳統制造企業自主跨出國門布局海外的難度和費用較大。
不難發現,互聯網和線上零售的發展,已經催化了多重貿易形態的融合,慢慢地,中國企業也探索出了多條傳統外貿轉型升級的模式。
對此,陳朝陽坦言:“在現今時代,傳統外貿、制造業、零售、互聯網之間正開始進入交融初期,而且正以高速度交融中,但仍未達到交融的飽和期。近年來傳統外貿的銷售模式變化不大,但是積累了幾十年的出口生產經驗,使很大一批企業己經從OEM升級為ODM水平。而這些企業如果能適當結合創新渠道,或許會催生出新的全球品牌和營銷力量。”
雨果網獲悉,多種出海渠道同臺競技中,多家企業已經感受到了獨立站品牌出海給傳統外貿企業轉型帶來的強烈“脈動”。有產品創意和供應鏈優勢,但如果沒有出海渠道、運營打法和銷售策略的支持,月銷百萬、年銷過億其實都是空想。
那么,對于已有爆發潛質的傳統制造企業而言,該如何按部就班、甚至“彎道超車”下好這盤大棋呢?
2019年5月24日,“谷歌出海計劃(佛山站)”虛位以待
三大自建站大咖同臺論道,傳授獨立站建站技巧打造品牌價值,開啟海外營銷新思路!
【小貼士】
參加現場活動,還將獲得以下權益
(文/雨果網 鐘云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