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南的電子商務正在蓬勃發展。然而,許多個人和企業利用網絡平臺銷售劣質和假冒商品,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并造成稅收損失。
星期四(9月19日)在河內舉行的一次會議上,國家指導委員會389常設辦公室主任Dam Thanh The發表了這一聲明。
有關部門表示,由于電子商務領域缺乏監管,他們未能控制此類平臺上的仿冒行為。此外,電商法律框架落后于技術的發展,制裁也不夠有力,無法阻止侵犯人權的行為。
越南電商發展繁榮
據德國市場研究公司Statista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越南的電子商務收入達到了22.7億美元,是世界上6個發達的電子商務國家之一。
尼爾森越南公司(Nielsen Vietnam)和Miniwatts Marketing Group編制的統計數據顯示,85%的越南人口使用互聯網,在全球互聯網用戶比例前20的國家中排名第13位。
數據顯示,越南消費者平均每天上網7小時,90%的城市人口和50%的農村人口使用智能手機。
根據《越南電子商務指數2019》(Vietnam E-Business Index 2019)的報告,2017年至2019年期間,電子商務的年均增速在25%至30%之間。如果越南保持這一增長勢頭,到2025年,越南市場將在東南亞排名第3,僅次于印度尼西亞和泰國。
工業和貿易部市場管理司的一位代表表示,電子商務活動在價值和數量上都有了強勁的發展,吸引了許多企業和個人商家。然而,電子商務的發展也助長了違禁和假冒商品的交易的滋生。
電商行業的監管較為困難
越南電子商務和數字經濟局副局長Nguyen Thi Minh Huyen表示,為保護消費者,商務部已邀請Lazada、Tiki、Shopee、Sendo和Adayroi等平臺致力于打擊假冒偽劣和走私商品。
這些品牌電子商務平臺有保護消費者的措施。然而,管理在社交網絡上運營的個人和企業是非常困難的。
對于跨境電子商務活動,越南分別頒布了相關的法律文件,如《電子商務交易法》、《網絡安全法》、《越南國家銀行法》、《稅收征管法》等。然而,越南海關副關長Nguyen Cong Binh表示,監管這一活動的法律文件并不充分,導致該行業監管松懈。
所有進出口貨物,包括傳統貿易或電子商務的進出口貨物,均由越南海關當局控制。在傳統貿易中,海關當局也管理所有貨物以及與進出口有關的記錄和文件。
至于電子商務,交易是在網絡進行的,因此海關官員只能在邊境口岸對貨物進行實體管理,無法管理與貨物有關的文書、發票和文件。
如果在進出口貿易中,所有的電子交易都必須有完整的記錄和發票,這將阻礙該行業的發展。
但是,如果不加以嚴格控制,就很難防止欺詐,尤其是稅務欺詐的發生,這會造成國家預算收入的損失,對越南國內生產經營活動產生不利影響。業內人士指出,要管理這一領域,重要的是控制商品的原產地和取締假冒產品的生產。
(來源:跨境峰哥)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獨家授權供稿,轉載需經雨果網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