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統計,Google Shopping承包了谷歌搜索總量中55%的廣告點擊,成為了獨立站賣家獲取流量的重要渠道之一。
賣家做站外引流的動機無非就是出于“山不來就我,我便去就山”的本意。通過投放廣告,讓網站和listing得到更多的展示機會。特別是當你的品類競爭激烈時,如何讓你的產品“鶴立雞群”才是制勝的法寶。
做谷歌海外營銷的賣家對Google Merchant Center(谷歌商家中心)一定不陌生,它的主要用途有四:管理Google Shopping廣告出價、設置廣告優先級、為特定產品設置移動設備出價、通過 Feed或API上傳商品數據。但年終旺季當前,如何借助Google Merchant Center為你贏得更多流量呢?
假期旺季對于賣家而言,競爭態勢一年勝過一年。根據Mastercard Advisors數據顯示,2018年是零售業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銷售旺季(市場規模近8530億美元),電商銷售額更是達到了10年來的最高增長,同比增長了18.4%。
盡管今年的旺季比去年短了近一個星期,但對于賣家來說卻可能是個好消息。研究表明,對購物者產生影響的時期比以往更早開始,并且延續的時間比以往更長。
因此,為了幫助賣家吸引到這些購物者,Google Merchant Center近期引入了新功能,以幫助你在這個假期期間推廣并銷售你的產品:
?將你的Feed擴展至50多個新市場的Google Shopping廣告中;
?通過自動Feed在全球范圍內快速上傳你的產品;
?允許你在商品評論中使用UGC圖片(“買家秀”)以提高評論星級;
?通過嶄新的Google Merchant Center體驗和自動圖片完善功能輕松管理你的“庫存(inventory,即廣告位)”。
根據Pitney Bowes(軟件公司,提供全球電子商務解決方案)的報告顯示,全球70%消費者至少擁有1次跨境購物經歷。因此,通過購物廣告將你的產品展示給全球的谷歌搜索用戶,你其實就是在宣傳你的產品并找到更好的潛在客戶。
如今,Google Shopping廣告已經能夠在50多個新市場、共計95個市場中進行投放,你的Google Shopping廣告的覆蓋范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廣。
你可以使用多國Feed以便在全球范圍內展示你的產品,這意味著,你用某一語言的Feed就可以定位到使用該語言的多個國家/地區。例如,如果你用德語為德國區上傳產品信息,則這些產品可能會自動顯示在其他說德語的國家/地區(例如奧地利、瑞士)。如果你也想獲得相同的效果,你只需要在Google Shopping廣告中設置這些國家/地區的運輸和地理位置,即可開始在這些新的國家/地區推廣你的產品。
如果你還沒有Feed,則可以使用自動Feed來更快地上傳產品,自動Feed將從11月開始在所有支持投放Google Shopping廣告的國家/地區推出。你只需啟用Google Merchant Center對你的網站進行抓取以獲取結構化數據,并為你的初始Feed提取產品信息。
Google與Ipsos(市場研究公司)近期的一項研究表明,谷歌是消費者研究有購買意向的商品的第一站。但是,消費者除了通過搜索以獲取字面的產品評論之外,圖片評論也正在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根據谷歌今年的消費者調查(Consumer Survey)顯示,近50%的網購消費者表示,他們通過圖片來決定自己要買什么商品。
因此,為了使購物者對購買更有信心,谷歌已經在Google Shopping廣告的商品評論中引入了UGC圖片功能,這意味著你可以在精選產品評論中添加圖片評論,從而可以使潛在客戶通過其他客戶的“買家秀”增加對你產品的認可,以獲得更真實的使用感受。
(圖源:www.blog.google)
在谷歌對Google Merchant Center體驗進行了重新設計和升級后,現有的工作流將變得更清晰、導航更為簡單、支持更多程序的洞察。你可以使用更新的界面輕松管理產品,例如啟用自動圖片完善功能,以刪除原產品圖片上有關“促銷”的信息或涂鴉,以符合Google Merchant Center的圖片政策要求。另外,你還可以在Google Merchant Center中挖掘更多的機會來推廣和銷售你的產品。
(圖源:www.blog.google)
例如,你可以在美國區和印度區的各種谷歌平臺(包括搜索結果中的豐富網頁摘要以及谷歌圖片中的產品注釋)上選擇廣告位,使你的產品和產品數據在谷歌上獲得免費展示,以便讓用戶能夠通過各種谷歌接觸點查找與你的商品相關的信息。據了解,到今年年底,谷歌的所有產品都將進入除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地區。
助力黑五、網一大賣!谷歌官方優化師親自出馬,點擊“Google”獲取更多旺季流量加持包、站外引流技巧和推廣方案。
【特別聲明】未經許可同意,任何個人或組織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內容。轉載請聯系:editor@cif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