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清晨6時40分,國際鐵海聯運廈門回程過境班列首發,一趟由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出發,在中國二連浩特口岸入境,而后抵達廈門海滄鐵路貨場。
本班列運載的貨物,將在廈門港作短暫停留后,搭乘“絲路海運”命名航線船舶南下前往越南胡志明港。這次中歐(廈門)返程班列整列經由廈門過境,是中歐(廈門)班列回程貨物首次通過“絲路海運”前往東南亞國家,標志著廈門已初步形成海鐵聯運物流雙向新通道,“陸絲”與“海絲”在廈實現雙向銜接。
本次班列運載45個40尺集裝箱,共計1850立方米樺木板材,貨值超過32萬美元。通過這條東向物流新通道,新西伯利亞的木材僅需20天就可到達越南胡志明市的加工廠,比傳統運輸方式節約10天左右。
現場,巨大的吊具放于集裝箱上方,將集裝箱吊起后運至地上,廈門海關隸屬海滄海關人員進行箱號及箱上信息的核對,檢查箱門是否鎖好后,加上關鎖。一切準備就緒后,集裝箱便被吊到貨車上,出關后運往港務堆場,后續將會運往海天集裝箱碼頭裝船,于11月初運往越南。
中歐班列(廈門)開行以來,鐵路、海關、港口等有關部門及物流平臺持續簡化辦理手續、優化服務標準,服務窗口前移,在海滄鐵路貨場內設置海關監管區,采取優先進場、優先查驗、優先裝運等措施,全面保障“陸絲”與“海絲”的無縫銜接,共同打造鐵海國際聯運服務品牌。
目前,東南亞、日韓等國家的貨物通過“海絲”航路運輸至廈門,再承接中歐班列前往歐洲的西向海陸聯動運輸方式已成熟運作,但整列東向往廈門的回程鐵海聯運在國內尚屬首次。
位于內蒙古的二連浩特市,是一座被稱為“火車拉來的城市”。如今,身為祖國“正北方大門”的二連浩特,肩負起中歐班列中通道進出境唯一口岸的“重任”。2013年,中歐班列開始在這里飛馳,很多貨物從二連口岸走,從二連口岸進,讓二連、讓更多中歐班列沿線城市,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
俄羅斯是廈門重要的貿易伙伴,隨著2017年4月廈門至莫斯科中歐班列的開通,廈門與俄羅斯的經貿往來也更為緊密。據廈門海關統計,1-5月,廈門市對俄羅斯進出口52.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6%。其中,對俄羅斯出口21.9億元,增長26.6%;自俄羅斯進口31億元,增長25.6%。
2017年8月,中歐(廈門)班列從廈門自貿片區海滄園區出發,運載著首批通過海鐵聯運方式運抵廈門的越南貨物,貨物搭乘中歐班列,運往了德國漢堡及波蘭波茲南,實現了中歐(廈門)班列與“海絲”的無縫對接,開啟了東南亞至亞歐物流新通道。
廈門是“海絲”與“陸絲”無縫銜接的重要支點,本次國際鐵海聯運回程過境班列在廈門首發,提升了中歐班列的車、柜資源利用率,實現了共建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格局。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