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和巴西紡織服裝品牌產品交流論壇和展會”正在巴西圣保羅舉行。在展會期間,巴西紡織工會卻組織了一批工人前來游行示威,抗議中國產品大舉進入巴西市場而導致紡織業工人失業。
雨果網從菲律賓《馬尼拉郵報》10月24日援引法新社的報道中了解到,上周三,巴西紡織工人在圣保羅舉行了一場游行示威,示威者聲稱中國產品奪走了他們的工作崗位。該場游行示威活動發生在一場展會上,該展會展覽的產品主要來自中國。
法新社記者看到200多名游行示威者聚集在圣保羅市的安年比會展中(Anhembi convention center),此時,340家公司(大部分來自于中國)正在展出他們的產品。
紡織工會表示,他們想通過此舉來引起人們的注意,讓人們認識到中巴西工廠里的工作都流失到中國去了。
示威者揮舞著這旗幟,旗幟上寫著“保護我們的民族工業和工作”的字樣。另外一些標志寫著:紡織行業的工作流失到中國,會導致巴西本土企業消亡。
十年前,類似的游行活動在西班牙也同樣發生過。當時的游行者抗議中國鞋子大舉涌入西班牙,導致了西班牙鞋子行業受損,有些人甚至縱火燒了中國鞋商在西班牙的鞋子倉庫。
巴西紡織工會表示,今年,僅僅紡織行業就喪失了55000個工作崗位。
雨果網了解到, 紡織工業是巴西傳統的工業之一,起步于上世紀初。巴西業內人士認為,巴西工業化始于紡織業。
中國對巴西紡織品出口貿易自2001年以來直線上升。
中國是巴西第一大紡織品服裝進口來源國,巴西目前在中國出口市場中排第19位。2008-2012的5年間,雙邊紡織品服裝貿易額擴大了1.3倍。同時,巴西是中國棉花進口的主要來源國,近年自巴西棉花進口量連續增長,5年間增長14.1倍。
雨果網小編認為,紡織工業作為巴西的傳統行業,在巴西經濟和就業安排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巴西紡織服裝對外貿易逆差逐年增大,紡織產業在國際上競爭力下滑,這主要是自身原因,紡織行業和相關企業應當反思,通過技術革新和產業結構調整來擺脫困境,而采取游行示威等簡單粗暴的方式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相反,巴西服裝工業與中國相關產業起到了互補作用,巴西服裝工業從中國進口先進的縫紉設備,采用了中國優質面料,從而促進了本行業的發展,并創造了就業機會。同時,中國從巴西大量進口棉花,支持了巴西的棉花產業。
在正常的貿易條件下,貿易雙方幾乎都是互利共贏的,沒有單方面的贏家。(編譯:吳以輝)
【歡迎關注雨果網官方微信號: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