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開始之前,想先聊一下當前大家都非常關注的疫情。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過:雖然我們不愿意看到災難,每次災難都會有大批的企業倒下,但是災難中往往蘊藏著巨大的機會。在家辦公的這些天,越來越多的機會已經發芽露出了苗頭,其中收益最大的一個就是線上辦公軟件。在此之前,線上辦公軟件雖然有發展,但是從來沒有碰到過這種國家層面的剛需。所以,機會一直都在,只是看我們能否把握住。
言歸正傳,近日有很多小白問我現在做亞馬遜是否還有機會,我想統一做一個答復。
不可否認,經過這兩年的發展,亞馬遜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不知道listing、不做站外,把產品圖片傳上去就可以賺美金”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現在的亞馬遜平臺,不光對于產品的性價比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亞馬遜運營的技術也有了很嚴苛的考驗,賣家們從市調、選品、視覺設計、運營、站外推廣、客服等多個方面做精做細。與其說是競爭激烈、機會少,我更愿意將它理解為:亞馬遜進入了拼綜合實力的時代。
如果說綜合實力,第一梯隊是大型運營服務商,他們有足夠完整的團隊配置,足夠優勢的運營技術,和多年運營積累站外推廣資源;第二梯隊是大賣,他們有技術和資本優勢。那么,新賣家的機會在哪里呢?掃地僧認為可以分兩個方面來說。
第一個是以自運營為主的個人,屬于賣家行列中的小小賣。小賣家最常問的問題是:我要投入多少?我能賺多少錢?問下來的結果往往是:無論投入多少都嫌多;無論賺多少都嫌少。跨境電商也是在做生意,沒有投資,何來的回報呢?你能賺多少,往往取決于你對這個事情的專業和投入。平臺還沒有飽和,競爭還算公平,這就是個人做亞馬遜的機會,只是要看你怎么去抓住。
要成功,借勢很重要。在XX互聯孵化中心有很多個人來參訓的學員,講一個真實大案例:河南的一個朋友,過來的時候對跨境電商一無所知,學完畢業后,自己運營了一個月,竟然可以賣斷貨。雖然產品暢銷,但他的投入并不大。在XX互聯學到對選品技術,讓它首次選品就大獲成功,打造出單品爆款。產品單價十幾塊人民幣,第一次發了幾百件,貨物成本連上壓的貨,也就1萬多塊錢。
在即將斷貨之前,老師了解了店鋪的銷售情況和產品屬性,指導其對店鋪進行調整,最大限度減少了店鋪因斷貨可能帶來的損失。
第二個就是面臨轉型的傳統企業,以工廠和貿易商為主。相對于個人來講,企業有更加有力的資金,做亞馬遜通常都是找運營服務商,考察的重點是服務商的綜合實力。
選品是亞馬遜綜合實力對重要體現,例如再19年下半年,有近10個項目在產品上架第一個月就做到了月銷10萬美金以上。
當然,單月銷售額越高,企業的投入就越大。還有個最重要的,就是即便第一年就做到100萬美金的銷售額,這也并不意味著企業就能賺錢。
企業做亞馬遜賺錢的機會再于堅持,并且活下來。銷售額是店鋪流量和轉化的直接體現。第一年店鋪的流量主要來源于付費推廣和部分自然流量,銷售起來之后,自然流量會持續上漲,以后的流量就會越來越多,銷售額也會跟著水漲船高。
最后說一下,雖然疫情暫時還沒有被遏制住,但在家辦公不會影響亞馬遜項目的推進。換個角度去看,正是因為疫情,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來理性思考亞馬遜工作怎么開展。
疫情過后,春暖花開,光明也即將到來。(來源:掃地僧)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