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病毒疫情下,傳統外貿行業也深受影響。2月份,國內疫情爆發,工廠復工生產難,發不出貨;3月份海外疫情爆發,大批訂單被取消,有貨發不出;面對這樣的局面,雨果網特別推出《疫情下的外貿裂變》系列報道,將深入剖析疫情下傳統外貿企業的生存現狀,并邀請行業專家,群策群力,為處在迷途中的傳統外貿企業指明出路!
隨著全球疫情席卷之勢,不論是外貿企業還是傳統零售品牌都紛紛踏上了抗風險的賽道。有經驗的外貿從業者深刻意識到,時下不能光心疼訂單“不翼而飛”,更為重要的是要確保在疫情過后的安全著陸。基于全方位、多維度的視角,審視疫情帶來的沖擊,并出謀長期規劃精準施策。而在品牌化頗有造詣的國內零售商,也通過開辟新渠道謀求生機。
近日,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表示,斥巨資進軍跨境電商,法定代表人為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一直對電商不太“熱情”的娃哈哈受疫情沖擊下更加速了擁抱線上渠道的步伐。
思考一:由外而內道路能否行得通?
“出海”的路子短期內受阻怎么辦?為了“自救”,很多外貿企業紛紛開始“出口轉內銷”。有外貿工廠表示:“雖然目前內銷市場也不容樂觀,但至少國內擁有十幾億的市場,且各個城市人員流動都在逐步恢復正常,市場自然也在不斷好轉。而此時海外疫情仍在持續爆發,甚至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外貿轉內銷看似美麗,但其實絕非易事。一方面,產品及價格因素,部分外貿企業生產的產品難以迎合國內消費者的審美,同時價格上的差異,以及經營模式的不同,這對于大多數外貿企業而言任重而道遠;另一方面,容易引發價格戰,在疫情影響國內需求收窄的局面下,一旦外貿商品轉內銷,那么市場上原本出口的那部分原材料份額都將會由國內消化。這將導致流入市場的商品總量增大,需求卻變小,市場將出現供大于求的現象。而企業為了“賣貨”盈利,打商品價格戰不僅讓小微企業岌岌可危,就連大企業利潤空間也將大幅縮水,甚至虧損。
其實,從近期網上流傳的一個段子也道出了外貿從業者的艱辛?!昂芏嗄硨毺熵埰炊喽嗌碳以跍蕚滢D行做跨境,很多跨境的都在轉型做國內,雙方擦肩而過,互道一聲‘傻逼’?!笨此谱猿暗脑捳Z,卻是當下外貿企業的真實寫照。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在當前疫情形勢尚未明朗的情況下,其實企業最關心的并非是內貿轉外貿,還是外貿轉內貿,而應該專注于自身的產品,開發新市場,只有這樣無論是內貿還是外貿實際上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Funlife品牌創始人吳燕萍告訴雨果網,企業接下來針對疫情發展情況也做出了多步調整:
一是調整產品結構,去滯銷造爆款,進一步拉動客戶銷售額的同時,實際上也是在拉動企業自身的銷售額;
二是開辟內貿市場,內外貿同步走,增加現金流;
三是增加在線上的品牌露出投入,包括引流、增加消費粘性等多維度,尋求復購。
四是嘗試線上渠道,諸如短視頻,直播等模式,增加曝光和挖掘客戶。
思考二:新增產品線能否化險為夷?
全球疫情肆虐下,包括意大利、英國、美國的防疫物資價格都出現暴漲的局面。比如美國一瓶日常售價10美元的洗手液賣到了600美元,亞馬遜網上20個N95口罩賣到了387美元,導致一大波奢侈品企業紛紛掀起了“轉產潮”,比如法拉利呼吸機、PradaGucci口罩、Armani防護服、LV洗手液。
實際上,不僅是奢侈品牌開啟跨界抗疫模式,紡織服裝出口企業也同樣紛紛效仿。在際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電商運營總監康崔看來:“基于目前市場形勢來看,由紡織品轉向口罩生產并非是不可取,但這不是唯一主線,最終仍要以傳統業務為主。”她進一步指出,外貿企業對于市場的反應速度務必要快,緊跟市場需求,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尋找低成本替代材料,人員方面可根據需求合理安排。尤其是對于市場需求量較大的產品,增加產品線,迎合市場,從而規避疫情帶來的風險。
抓住疫情的突發需求,滿足醫療防護服口罩等功能性紡織品需求是目前部分外貿企業的布局方向。也有外貿企業則是放眼長遠,開始布局“后疫時代”的競爭。這部分企業主要抓住疫情后國內外市場的反彈,基于消費者生活方式的改變,比如開發健康類、安全性更高的功能性戶外、家居、休閑以及智能穿戴等時尚產品,更聚焦于擴展相應疫情后高科技專業醫護產品和民用市場的開發。亞馬遜賣家包小帥也曾表示,當前部分室內休閑運動產品、廚房家居用品等在海外市場熱銷,這就是一個信號。
思考三:疫情下裁員降薪是借口還是催化劑?
當需求端無法“開源”,內部“節流”便成了必然選擇。外貿企業紛紛開始縮減開支,從業人員哀鴻遍野。據多家外貿企業表示,今年會收縮公司規模,調低全年經營預期,甚至已有少數同行開始關閉和轉讓公司了。
備受熱議的疫情下降薪裁員風波還包括有攜程高管自愿降薪,員工輪崗輪休; 58 同城員工發聲稱,已被停薪留職2個月,每個月工資僅1760元;新潮傳媒復工首日裁員500人……
誠如行業人士所言:“短暫的韜光養晦或許是為了更長遠的厚積薄發。”不過,這在廈門佐納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勇氣看來,盲目裁員實際上治標不治本,關鍵還是需要找到新訂單,若是遇到有訂單卻沒有工人的情況豈不是更糟糕。“如果無法避免人才流失的‘后遺癥’,人心不定或職能部門效力的減弱,對外貿企業而言或將是真正慢性蠶食的開始。”他說道。
吳燕萍也坦言:“目前暫時還未考慮裁員降薪,人才是公司發展的根基?,F階段與其說是觀望期,不如說是準備期,趁此機會加強內部管理。而經過這次疫情,企業風險意識有所增強,開發新品時會更加謹慎,這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來說是一個十分寶貴的經驗?!?
思考四:疫情催生外貿企業轉移線上直播或成下一個新趨勢?
4月7日,國務院會議指出,第127屆廣交會將于6月中下旬在網上舉辦。會展模式的創新主要結合互聯網、大數據、VR虛擬現實等現代信息技術舉辦線上展覽會,由“面對面”轉為“屏對屏”、“線對線”。品類涵蓋照明設備、食品、服裝、美發等。
實際上,早在今年年初就曾有外貿企業表示開始嘗試直播“帶貨”并陸續將線下業務轉戰線上。Linkjoint(杭州)品牌中心總經理程濤告訴雨果網,“截止目前,我們客戶中已有78%的采購商是通過視頻輔助采購,超2000家制造企業是借助線上數字營銷渠道進而彌補上半年的訂單損失,累計獲客過千萬?!北娒壹徑柚诰€上直播發布會,共計200余款新品在短短兩個半小時的直播時間內,達到了1.4萬多的觀看流量,喜獲多個訂單。
不過,線上展會新模式雖然滿足了外貿企業及買家足不出戶就能參加各類在線對接活動的心愿,但相比較線下展會,線上展會也有著致命的不足。比陽(泉州)輕工有限公司業務經理潘劍鋒認為,對比線下展會,線上展會缺乏“體驗感”。以輕工藝品為例,包括款式、顏色、材質、舒適度等指標,采購商只有親臨現場才能真實體驗,且在短期內不同廠家的展品進行的親身體驗,對比更為明顯。
思考五:轉型升級,為跨境賣家供貨
全球疫情沖擊下的外貿企業損失已不可避免,而新興業態跨境電商逆勢增長則成為了傳統外貿企業破局蛻變的新渠道。近日,國務院會議決定,在已設立59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基礎上,再新設46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政策扶持下更大發揮跨境電商獨特優勢,以新業態助力外貿企業克難前行。
一方面,工廠需要積極與賣家對碰跨境資源和物流渠道,協助賣家開放新渠道,打開新銷路。除了成為跨境賣家供應商,時下分銷平臺和渠道也較為多樣化,比如有大賣旗下的分銷平臺、第三方平臺供銷渠道、跨境服務商的分銷平臺,以及線上線下選品大會,如參加2020 CCEE(深圳)雨果網跨境電商選品大會暨采購節【點擊報名】等,進一步拓寬庫存產品銷售渠道;另一方面,新增賣家角色,比如部分擁有產品基因和品牌優勢的工廠,可以考慮添加運營團隊成為獨立站或第三方平臺賣家,布局東南亞、中東、韓國等新興市場。(撈金韓國電商市場,【點擊詳情】這里為你敞開大門)
業內人士指出,疫情影響傳統外貿出口受阻,但海外市場的需求依然存在。這些需求將會進一步在跨境零售平臺爆發,跨境電商模式很可能是解決這次海外市場危機的高效方式。
不過,也有多位外貿企業就此透露心聲,他們希望在疫情緊要關口,更多的是需要政府、銀行、企業合力,以最積極的行動應對最壞的可能性?!霸谛略鰳I務收入接近暫停時,面臨資金緊張、成本壓力等諸多困難,期待政府幫助緩解壓力,繼續出臺政策降成本,也期待銀行加大力度為企業提供融資支持。”一位從事服裝紡織貿易行業的David如此說道。
(文/雨果網 陳林)
【特別聲明】未經許可同意,任何個人或組織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內容。轉載請聯系:editor@cifnews.com
更多系列文章戳下方:
疫情下的外貿裂變⑦:紡織服裝同比減少50.9%!外貿企業該如何調整2020戰略方向?
疫情下的外貿裂變⑥:外貿紡織服裝行業遭遇寒春,未來三個月或將最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