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同學詢問,自己一款產品推起來,銷量增長排名上升后,自己對Listing的文案做了改動,之后兩三天,銷量和BSR排名都下降了,關鍵詞排名也下滑了。
同學的問題是,是什么因素影響了這些的下降,以及該如何去重新推動它重新上升。
在亞馬遜賣家群體中,遭遇像這種因為優化Listing而導致銷量、排名、關鍵詞全面下降的案例不在少數,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經做過總結,導致一條Listing銷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有三個:斷貨、差評和買家之聲表現差,這些因素之所以導致銷量下降,原因在于他們都會影響Listing權重的變化,Listing優化也是如此。
每一次Listing優化都會導致Listing權重的變化。
在給孵化營學員上課的過程中,在Listing優化模塊的8節課的最后,我總是提醒,Listing優化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叫做Listing調整,只有后期的Listing表現更好的調整才能稱之為優化。所以,Listing優化只是我們自己在進行Listing調整時的自我溢美之詞而已。
只有持有這樣的心態,你才能夠意識到“每次調整都可能導致Listing的表現下降”,才能在優化調整這件事上相對收斂。
為了避免同學們反復修改而導致Listing權重的持續下降,我特意總結了“二不優化三優化”原則:
二不優化:銷量穩中有升時,即便覺得Listing不完美,也不要輕易做Listing優化;銷量穩定在頭部時,不要輕易進行Listing優化;
三優化:Listing參數寫錯時,即時修改;銷量出現趨勢性的大幅下降時,參考競爭對手們的情況,對Listing內容進行優化調整;長期沒有(很少)銷量的Listing,重新納入重點打造范圍的,在打造啟動前,對Listing進行細致的優化調整。
知道了優化的關口,那如果一條正在銷售中的Listing必須進行優化,該采取什么措施來把優化所可能導致的權重降低的影響降到最小呢?
我的建議是降價。
在每次修改Listing之后,標配的動作應該是降低該商品的售價。
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通過前邊的分析(以及你自己的體驗),我相信你已經認可了Listing調整之后會導致Listing權重下降這個事實,要想挽回Listing的權重下降,降價就是最有效的措施。
一般來說,一條Listing售價降低時,轉化率會上升,接到的訂單也會增加,更高的轉化率,更多的訂單,都可以為Listing的權重做加分。
Listing調整導致權重下降,而更高的轉化率更多的訂單則可以有效拉升權重,升降之間,相互稀釋,可以基本上維持Listing達到或超過原來的權重,從而把Listing調整所帶來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那降價之后還該做些什么呢?
一條Listing因為調整而降價,單品利潤降低,這自然不是我們所期望的。降價之后,適當觀察3-7天,如果銷量穩定或者穩中有升,BSR排名和關鍵詞排名也有上升,此時,我們就可以逐步提高產品售價,一步步的,將售價恢復到原來的(預期的)水平。
當然,關于提價,也希望你能夠遵循我在老魏讀書APP中講到螺旋式爆款打造法的細節和節奏時所提到的“小步慢跑”--把1美元拆分為三四次來提價,每次提價之后,觀察3-7天。
(來源:跨境電商贏商薈)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