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歷了數年的經濟衰退之后,美國正走向緩慢復蘇的道路。然而,數年前那場深重的金融危機對美國鄉村地區帶來的影響沒有絲毫消退,廣大鄉村地區的經濟依然低迷不振,失業率高居不下。
雨果網編譯了英國廣播公司(BBC)專欄作家Linda Yueh發表的關于美國小城鎮經濟狀況的文章:
來到馬里蘭州東部沿海小鎮克里斯菲爾德,首先進入眼簾的是空寂的大街,街道兩旁的店鋪也空空如也。駕車繼續深入該鎮,我看到了一排廢棄房屋門前懸掛著許多“抵押品喪失贖回權”的告示牌——很多人典當了東西之后,無錢贖回自己的物品了。
我們從華盛頓市開了三個小時的車才抵達這里,大家都很餓了,但是我們竟然在街上找不到可以填飽肚子的餐廳。來這之前,我在網上查到了一個本地餐廳,但是當我們找到該店時,發現它已經不做生意了。我們只得繼續尋找。最近一家賣吃的地方是一個銷售生海鮮的小店。店員為我們現煮了一些海鮮,我們坐在角落了草草地吃完。
沿著鎮中心行駛著,我們不久就來到了海邊。5年前,紐約大銀行們把美國拖入了嚴重的經濟衰退,我們在海邊看到一片片冰冷的冰塊,它們仿佛反應著美國偏遠小城鎮深度萎靡的經濟狀況。
但是,我在這里遇到的人們似乎不責怪那些將美國經濟拖入衰退的各大銀行。在華盛頓,美國銀行是餐桌上的一大談資。然而克里斯菲爾德的鎮長說道:“如果我們在鎮里抱怨這一問題,將成為一個笑話。如果美國真發生了經濟危機,我們至少要等候十年才能感受到,因為我們很久以前就開始陷入衰退了。”
當問及克里斯菲爾德的情況跟其他地方有何不同時,鎮長說道:“我們的失業率很高,年輕人的發展機會微乎其微。不過,韓國現代公司即將過來建設一個新工廠,這將會給我們創造一些工作機會。”
環視空蕩蕩的街道和木板封住的店鋪,我實在看不出這里有什么優勢可以吸引韓國現代汽車會來這一小鎮(或者美國任意一個偏遠小鎮)投資。
可以說,經濟衰退對美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如何扭轉工業衰退的趨勢?如何振興制造業?
我與本地的商人尤金碰了面。他運作了一個修船廠——不是那種大型的修船廠,看起來只像一個停滿小船的普通場地。
尤金告訴我,之前他雇傭了24個員工,每年可以生產19艘船。如今只剩下5名員工,其中一名還是他的家庭成員。現在,船廠的生產近乎處于停滯狀態。
在經濟衰退之際,美國央行、聯邦儲備局和美國政府正采取激勵政策和扶持手段幫助像尤金這樣的人。美聯儲將削減失業率當成一個重要目標,同時承諾在失業率大幅下滑之前一直保持低利率。
如果美聯儲的政策要發揮作用,那么像尤金一樣的小企業得雇傭更多的員工。然而,尤金告訴我,美國政府和美聯儲的政策并沒有讓他變得更加自信,他無法雇傭更多人。總之,保持低息的政策不足以提振尤金之類的小企業主的經營信心。不過話說回來,尤金依然懷著希望:顧客們還會回來,好時光在未來的一天終會重返。
美國社會總是對未來懷著樂觀的希冀:只要你足夠努力,任何事情都有可能。 奧巴馬總統的國情咨文將美國夢定義為:美國是這樣的一個國家,在這里,酒吧招待員的兒子有可能成為眾議院議長,而單身母親的兒子可以成為美國總統。
然而,當我走過克利斯菲爾德空曠的大街,我不禁在心理懷疑,這里狀況會改善嗎?當看到馬里蘭州的許多退休老人依然手持鋼絲籠捕捉著螃蟹時,我感到極為震驚。
這些情景讓我回想起一個前任美國大使對我說的話。這位美國大使走遍世界各國,對比其他較不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他曾經對美國的優越之處津津樂道。然而,現在事情發生了變化,他不得不承認其他國家擁有比美國更好的機場和酒店。
當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快速發展之際,美國卻在衰退。不過,專家們依然告訴我們,美國依然是地球上最強大的國家。(編譯:吳以輝)
【歡迎關注雨果網官方微信號: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