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塞俄比亞紡織工人以熟練、靈巧的技能著稱。他們將紡織經驗一代代地相傳。如今,埃塞俄比亞傳統紡織工業所具有的巨大潛力終于為服裝設計師和企業家所重視。
如今,女性紡織企業家和女紡織工人漸漸成為推動埃塞俄比亞紡織工業發展的重要動力。
雨果網編譯了埃塞俄比亞媒體Addis Ababa近日發表的關于該國一位女服裝企業家如何振興傳統紡織業的文章:
相對于亞洲模式的紡織業,埃塞俄比亞傳統的服裝制造過程較為復雜、緩慢,然而紡織工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展示出嫻熟、優雅的一面。如今,埃塞俄比亞傳統的紡織工藝受了紡織企業家的重視,而女紡織業者正成為埃塞俄比亞傳統服裝的革新力量。
Fikirte Addis就是這樣的一個女行家。她孜孜以求地追求理想,如今已經成為全國知名的服裝設計師。在埃塞俄比亞亞的斯亞貝巴大學獲得社會心理學學位之后,她偏離了自己的原有專業,轉而成為服裝設計師。她對紡織品與生俱來的良好感覺以及為親友設計服裝的興趣促使她改變了自己的職業。
對埃塞俄比亞傳統服裝的濃厚興趣和深刻理解,為她的服裝設計提供了更多靈感。她訪問了埃塞俄比亞著名的紡織工人聚集地Chencha。該地是一個小聚居區,位于埃塞俄比亞南部。在該地區,她用自己的服裝設計獲得了當地人的熱烈追捧和認同。
這次出行讓她認識了很多紡織工人,這些工人技藝嫻熟,在23小時內可以紡出500米長的布料。 作為服裝設計師的Fikirte Addis為他們的技藝和工作態度所觸動,因而跟他們密切接觸起來。此次出行也讓她改變了一些經商觀念,決意開創一個新的業務模式,以保存和發揚這些鄉村紡織業者的技藝。
她隨后創立了一個服裝品牌Yefikir Design,將設計、發展和銷售業務融為一體。她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繼承并發揚傳統紡織工藝,她與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合作,提高當地紡織童工的待遇和工作條件。她說,之所以存在紡織童工,主要是因為貧困,他們的家庭無錢購買足夠的食物,也無法承擔起教育費用,結果大批孩童涌向Chencha、Gamo Gofa和Arbaminch之類的地方找工作。這些紡織童工飽受雇主的虐待,為微薄的薪酬沒日沒夜地干活。
她利用家族的資金優勢,支撐當地紡織工業。作為一個企業家她雇傭了各類掌握不同技術的工人。她對這些工人唯一要求就是:按照她的設計生產產品。過了四年,她的成為當地的知名人物。她的努力獲得了回報,在2011年獲得了“非洲產品設計冠軍獎”,接著又出席了在日本舉行的非洲商務發展大會。
經過一系列的發展之后,她計劃雇傭一批擁有優秀手工紡織技巧的女工,然后在離埃塞俄比亞首都57公里遠的Kuyu地區設立一個傳統提包生產工廠。
她的長遠計劃是在亞的斯亞貝巴市設立一個工廠,為其技術工人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同時致力于為傳統服裝開發潛在市場,并在傳統服裝設計上加入現代化元素,使它們看起來更加時尚、更具有推向世界市場的潛力。 (編譯:吳以輝)
【歡迎關注雨果網官方微信號: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