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我國外貿出口的逐漸回穩向好,國內出口運力不足的情況已在多地顯現,在一段時間內,也伴生集裝箱緊缺的問題。
那為何集裝箱制造公司不趁此良機,大搞生產,賺個盆滿缽滿?
眾所周知,造成當下“一箱難求”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海外疫情嚴重,各大要港清關卸貨“幾近停擺”,集裝箱周轉效率極低,港口擁堵導致大量船期延誤,進一步加劇了集裝箱回流不暢。經過國內造箱企業近幾個月的努力,國內集裝箱緊缺的局面目前已有所改善,部分港口緊缺態勢緩解。
Mike外貿說此前消息,漲價“上不封頂”?訂艙搖號、10000美金天價運費!缺箱、甩柜持續“升溫”,“一箱難求”常態化,外貿企業為“出貨”絞盡腦汁
但新造箱企業卻不敢持續擴張產能,因為疫情之下,市場不確定性仍在持續。
集裝箱緊缺的情況,刺激了國內的新造箱動能,生產原材料、人工等價格上漲,新箱出廠價隨之水漲船高,這進一步加重了航運企業的運力負擔,面對居高不下的運價,最終利潤受損的還是外貿企業。
港口擁堵,運轉低效
深圳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集裝箱堆積如山,笨重的大半掛貨車在閘機口呈魚貫狀出入:一類貨車滿載即將出口的集裝箱走自動驗箱通道進入碼頭,另一類是空貨車,進入閘機口待領空柜后駛出,許多大貨車仍在排隊領取集裝箱。
中國出口用集裝箱主要來源于兩方面,一是港口卸貨之后的卸空舊箱,二是中國造箱企業的新造箱。據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統計,通常港口卸空舊箱的存箱規模大約在400萬TEU(Twenty-feetEquivalentUnit,國際標準箱單位,以長度為20英尺的集裝箱為國際計量單位),港口卸空舊箱是我國出口用箱的主要供應源。
尚未看到鹽田港等國內港口的堆場有多少空集裝箱可待利用的數據,不過來自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的數據統計,今年以來中國主要外貿集裝箱港卸空舊箱堆存量隨出口增長和海外調回空箱受限等因素而持續下行,七大主要外貿集裝箱港口卸空舊箱堆存量從2020年2月底約305萬TEU持續降低至10月底的約185萬TEU,10月底較過去五年同期減少26%。
當前國內出口集裝箱依然十分緊張,這背后除了集裝箱運輸已打破原有的到發平衡水平之外,集裝箱的流轉速度下降以及港口擁堵現象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作為全球貿易的“晴雨表”,集裝箱有一套完整的運轉流程。據航運業人士介紹,以海運為例,港口碼頭系集裝箱的中轉站,出口企業從貨代處訂艙訂柜,經過出口報關行之后,大半掛車組成的拖車車隊,到碼頭等其他堆場提柜,在集裝箱裝滿貨物后,送至港口碼頭出口,班輪載著集裝箱到達目的地港口后,當地貨主安排清關、提柜、卸貨、還箱至碼頭堆場。等待當地出口企業訂艙、提柜、裝貨后,集裝箱再由班輪流轉回國內。
可是,揮之不去的疫情卻影響了上述集裝箱運轉的效率。海外疫情反復,當地貨主清關、提柜以及卸貨的效率低下。很多貨物在歐美國家港口沒人卸貨,只能停留在港口。
受疫情影響多國出現用工短缺,尤其是港口操作人員、拖車卡車司機和相關物流人員。美國剛過完感恩節,又將進入圣誕季,將會進一步加劇用工緊張。
從世界范圍來說,集裝箱運輸的供應鏈速度慢下來了,這也是造成全球集裝箱緊張的重要因素之一。
疫情防控也導致國內集裝箱的運轉效率降低。班船抵達國內港口之后,與非疫情期間相比,檢疫流程、程序增加,比如要對集裝箱進行消毒,因而導致清關、卸貨等時間延長,“船員也不能上岸,需要先進行隔離、輪換。”
港口擁堵會導致船期發生調整,影響集裝箱運輸效率。今年第三季度以來,TA聯盟的海洋網聯船務Ocean Network Express(ONE)持續在其官網更新船期調整通知,大部分原因系港口擁堵導致。
12月1日至4日,ONE就連續發布了20余條關于上海港船期變更或者晚開通知,理由大多是“港口擁堵影響造成船期延誤”。而在過去的11月,因為港口擁堵造成的船期延誤的情形更多。ONE系一家日本集裝箱運輸公司,總部位于東京和新加坡,由日本航運公司于2016年合資成立,機隊總規模達上百萬標準箱。
港口一旦出現擁堵,集裝箱的運轉效率就會低下,進一步加劇集裝箱使用緊張的局面。
成本上浮,物流價格暴漲
國內出口集裝箱的緊缺使得單柜市場價格暴漲,隨著集裝箱生產企業訂單量增加,繼而推高了原材料和用工成本。加之航運艙位緊缺,進一步拉高了企業出口用柜成本,使得外貿行業物流成本增加,侵蝕出口企業利潤。
事實上,目前全球超過90%的集裝箱由中國企業供應。東興證券的研報顯示,在集裝箱生產端,中集集團(CIMC,市場占有率達44%)、中遠集團旗下上海寰宇(DFIC,市占率約24%)、新華昌(CXIC,市占率約13%)、勝獅貨柜(Singamas,市占率約3%)占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對外發布的數據顯示,集裝箱的買家主要有三大類,一是船務公司,二是集裝箱租賃企業,三是國內鐵路和物流企業,第三類占比很低,不超過全年集裝箱產銷量的8%。每年中國造箱企業總產銷量在200萬~300萬TEU,新造集裝箱的存箱規模占10%~20%。
今年前5個月,中國集裝箱生產企業幾乎沒有新增訂單,一方面是因為疫情影響產能仍在恢復,另一方面受制于航運公司對外貿行業的悲觀判斷,削減了班輪運力以及集裝箱采購計劃。
然而,今年6月之后,我國外貿快速恢復,待港口空箱消化掉后,市場缺箱的信息傳導至集裝箱生產企業已是7月中旬,訂單隨之持續增加。
航運業目前持續火爆,運費價格水漲船高,因此船東和集裝箱租賃企業也愿意大量采購集裝箱。
持續火熱的集裝箱生產訂單,使得集裝箱供應鏈環節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包括鋼材、木地板、油漆等集裝箱生產所需的原材料。
據了解,今年以來,鋼材、木地板以及油漆等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漲幅。與今年上半年淡季的時候相比,鋼材價格上漲了10%左右,目前平均每噸4000多元,木地板同比上漲了50%。
集裝箱底板銷售數量與中國集裝箱出口數量變動趨勢一致,在原材料板塊,木地板短缺最為明顯,因此價格也漲幅較大。
而集裝箱底板的主要原材料為原木。目前木材價格漲幅較大,好一點的楊木收購價格達800至上千元不等,相比行情正常的時候漲幅達50%以上,前段時間在木材緊缺的情況下,如果不加價,木材商也不會送貨過來交易。
供應鏈成本的增加,也順勢推高了集裝箱產品的銷售價格。
現在排單很慢,很多公司需要等到明年3月之后才能交貨,主要是現在生產訂單插不進去。
訂單接到明年一季度,不敢貿然擴產
今年第三季度以來,集裝箱生產行業深受航運業影響。行情好的時候,訂單量增加,如果滿負荷生產,就會出現人手不足;行情不好的時候,訂單量下降,人手就夠用甚至出現富余。
12月3日,就當前外貿物流領域普遍出現的集裝箱緊缺、運費飆升的現象,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繼續推動加大運力投放,支持加快集裝箱回運,提高運轉效率,支持集裝箱制造企業擴大產能,同時加大對市場監管的力度,努力穩定市場價格,為外貿平穩發展提供有力的物流支撐。
受目前航運形勢的影響,國內許多大集裝箱制造公司,在全力保障新箱訂單盡快交付,為外貿出口保駕護航的同時,還要考慮全球集裝箱市場未來的供需平衡。
事實上,集裝箱制造銷售產業與航運產業發展休戚與共。當前,一方面集裝箱生產企業正在開足馬力保市場供應;另一方面在疫情之下,大家仍不敢貿然擴張產能。
航運界人士預判,集裝箱短缺現象仍將持續至2021年一季度,因此國內已有大的集裝箱公司,不敢貿然接下明年第二季度的訂單。
現在市場緊缺,完全可以瘋狂上馬產能項目、購買設備,讓工人加班加點生產,但是長期來看,這會打破全球集裝箱市場的供需平衡關系。
目前集裝箱的使用年限為10至15年。在產能快速一次性釋放之后,明年或者后年呢?產業鏈的發展還是需要細水長流。
Mike外貿說提醒各位貨代、貨主朋友,當下海外疫情大有卷土重來之勢,且勢頭更猛,在此期間,務必實時關注事態發展,及時調整出運計劃,并且嚴格把控發貨與收款風險,避免產生任何不必要的損失。
(來源:Mike外貿說)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
(來源:Mike外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