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亞海關表示,每年走私來澳的山寨產品價值越來越高,犯罪團伙的手法也越來越嫻熟,而且假冒的洗衣粉、烤雞專用袋和啤酒等過去鮮見的山寨貨也流向澳洲市場。
雨果網從《悉尼晨鋒報》近日報道中獲悉,澳洲海關及邊境保護服務處上財年一共繳獲了逾50萬件通過貨運或國際郵遞形式運來澳洲的假貨,估計其零售價值超過4300萬元。這些產品中的80%都是假冒名牌的洗衣粉、太陽鏡、啤酒以及電池。而在2011-12財年的時候,盡管海關繳獲的山寨貨件數更多,但價值則僅為2900萬元。
海關發言人表示,犯罪分子生產及銷售假貨的手法已經變得越來越嫻熟,而且也更有組織性,現在幾乎所有的日用品都有被山寨的風險。
海關2012-13財年所繳獲的山寨產品中,包括了去年3月在西澳繳獲的4.32萬瓶假冒名牌啤酒,以及2012年10月在悉尼繳獲的逾40噸假奧妙(OMO)洗衣粉。
海關報告顯示,雖然還沒有繳獲的假貨的具體數量,但是最近繳獲的最大宗的假貨,是2013年10月所繳獲的逾11萬個烤雞專用袋和約22.9萬套文具。
“商標調查服務”的負責人泰勒(Ken Taylor)受雇于超過30家公司,以保護其品牌不受進口山寨產品的影響,而且也是他代表奧妙品牌的持有者聯合利華(Unilever),將銷售假洗衣粉的團伙舉報給了警方。
泰勒指出雖然電子產品、香水、化妝品以及運動鞋仍屬最常見的假貨,但過去10年以來,例如假電池、電話配件、太陽鏡、牙刷以及個人護理用品等小商品遭仿冒的個案激增。他還稱所有的山寨貨里面,有多達86%都產于中國。
逾600家公司授權澳洲海關搜查及繳沒疑似違反商標及版權法保護法的產品,其中包括分銷科羅娜啤酒(Corona)的獅王(Lion)、生產太陽鏡的奧克利(Oakley),還有勁量電池(Energizer Australia)、聯合利華、阿迪達斯(Adidas Australia)、喜力啤酒(Heineken)、雨果波士(Hugo Boss)以及歐萊雅(L’Oreal Australia)等。
代表獅王的律師事務所貝克麥堅時(Baker & McKenzie)的懷特(Elisabeth White)指出,這些公司經常將在海關登記作為一種“先發制人的手段”,也有些公司是在遭遇了山寨產品的沖擊之后才亡羊補牢。
聯合利華方面則稱,產品的售價以及外包裝如果同正品有出入,就很有可能是山寨貨。獅王的發言人則警告消費者,假冒啤酒的生產代碼會被擦去,所以可以注意瓶身上是否有“刮痕以及污跡”。
不過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Choice指出,現在假貨占全球貿易的2%,而且高度精細的生產過程意味著山寨貨更難被發現。過去的假貨商標和正品拼寫會有不同,而且工藝粗糙,但現在的山寨貨和正品幾乎一模一樣,龐大的網購市場也成為了山寨貨的溫床。
泰勒對此表示贊同,并稱山寨貨的數量十分龐大,給消費者和零售業者造成了“大問題”。他稱各類假貨在各地以1至15元的價格銷售。例如在奧克利的官網上標價逾百元的太陽鏡,在地方市場僅以10元的低價銷售。
Choice的發言人稱,該組織發現耐克的跑步鞋Nike Freerun在其官網售價是每雙160元,但在一個名為bestfreerun.com的網站上,才賣87.42元一雙。這樣的價格顯示這就是個買山寨品的網站。
聯合利華的發言人則認為,洗衣粉和啤酒的售價較低也無法證明這就是假貨,因為分銷商可以根據公司的建議零售價來自行設定價格。
雨果網了解到,中國的山寨貨不僅充斥國外市場,對內也同樣不手軟。多年來“外貿商品”成為質優價廉約定俗成的代名詞。在國內的大中城市里,銷售“外貿原單”“外貿尾單”商品的店鋪至今仍遍地開花,網絡購物平臺上銷售“外單”商品的店鋪更是不計其數。然而調查發現,國內九成以上的所謂“外貿原單”商品均非正品。
目前市面上銷售的“外貿原單”商品來源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真正的“原單”“尾單”。第二種是廠家代加工國外品牌之后可能會剩余一些布料和皮料,有的廠家用這部分預料加工服裝鞋帽等產品出售,也稱作“尾單”,但是這部分商品是沒有經過品牌所有者檢驗的商品,并非正規尾單。第三種則是打著“尾單”“原單”旗號,由小作坊生產出來的假貨,在我國市面上銷售的“外貿產品”,這一種目前最多。第四種就是所謂的“垃圾服裝”、二手產品,是被穿著使用后再銷售的商品。(編輯:何志勇)
歡迎關注外貿行業第一微信號【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