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受疫情影響,全球貿易陷入困難當中,但我國從2020年第二季度開始,外貿進出口情況持續向好,其中跨境電商的表現十分亮眼。
據海關統計,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將近2萬億元,增長了31.1%。跨境電商正成為穩外貿的重要力量,數以萬計的傳統外貿企業觸網上線、提質增效,跨境電商成為企業開展國際貿易的首選和外貿創新發展的排頭兵。
“發展跨境電商意義重大。一是有利于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二是有利于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三是有利于中國制造由“大”到“強”轉變。此外,發展跨境電商是更好參與經濟“外循環”的必然。”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博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利平這樣說。
王利平認為:“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已經影響到我國的許多方面,包括經濟轉型、就業促進、消費促進等,我們應當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期。”
目前,線上購物正在成為全球消費者的重要消費方式,眾多企業、商家也或主動或被動的構建線上平臺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疫情之下,海外許多工廠處于半停產狀態,海外消費者對“中國制造”的需求上升,中國跨境電商行業面臨最好的機遇期。
雖然跨境電商在2020年的影響下有著不俗的表現,但是也暴露出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跨境電商法律法規不健全、跨境電商企業的品牌競爭力普遍不強等。
王利平表示:“跨境電商是商業模式的變革,這種新型商業模式的出現對我國傳統法律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當前在海關、檢驗檢疫、稅務和收付匯等方面仍然沿用傳統貿易方式的法律法規,已無法適應跨境電商的發展需要。而近年來我國雖然積極參與跨境國際分工,但仍然處于分工中的下端,產品品牌認知度低,大多無品牌資質,又找不到品牌授權,已經成為我國跨境電商中小賣家普遍面臨的難題。一些中小型企業為了獲得更多的國外市場,搶占更多的市場利益,采取惡意競爭手段,對產品價格過度地降低,以此來提升競爭力。由此導致產品同質化,濫打價格戰,忽視品牌、質量、服務意識的建設,從長遠看,這必然不利于跨境電商的良性發展。”
對此,王利平建議:
一是要盡快出臺相關政策,積極推動跨境電商健康發展。針對通關商檢、退繳稅等方面頒布明確的政策和措施,簡化通關手續,縮短通關時間,保障跨境電商在發展過程當中的高效率化和低成本化。
二是亟需制定統一的規則及標準,促進跨境電商有序發展。現階段,跨境電商過程中的運輸糾紛、退換貨糾紛及知識產權侵權等問題直接影響著跨境電商的進一步發展。面對這些問題,必須要建立一套統一標準,涉及市場準入、信用體系的建立、交易糾紛的處理及知識產權的保護等各個方面,扶正去邪。
三是發揮政府搭建平臺的主導作用,共享優勢資源。跨境電商發展,建設海外倉。對于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來說,家家企業都建海外倉既不現實也沒這個必要。建議在外貿經濟比重較大的區域,可由地方政府以政策和資金支持鼓勵引導外貿龍頭企業共享共建海外倉,并通過統一平臺規模化采購和集約物流,以此降低采購成本和物流成本。
四是鼓勵引導龍頭企業發揮對中小企業的引領、“抱團”作用。龍頭企業對于目的國的海外法規、行業特性、專利狀況比較了解,可以對行業內的中小外貿企業進行針對性的幫扶。鼓勵跨境電商龍頭企業為中小外貿企業提供代運營及其他服務,形成抱團合力,牽引這些企業順利而平安地“出海”。
(來源:消費日報網)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