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國務院出臺“穩外貿16條”政策之后,不僅海關總署、質檢總局、國稅總局等部委紛紛出臺相關的穩定外貿增長措施,各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穩定外貿措施。繼廣東省在全國所有省份當中率先推出25條穩外貿措施之后,天津在6月10日也推出24條穩外貿措施。
雨果網從當地媒體《濱海時報》6月11日的報道中獲悉,在當前外貿形勢嚴峻復雜,國際市場需求疲弱不利的形勢下,外貿進出口企業面臨著嚴峻挑戰。昨日,天津海關正式出臺《天津海關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將從通關服務、京津冀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促進加工貿易發展和海關特殊監管區整合優化等4方面著手,支持本市及天津口岸外貿穩定增長。
涵蓋企業通關全過程
據了解,此次天津海關出臺的《若干措施》,內容涵蓋了通關服務、京津冀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促進加工貿易發展和海關特殊監管區整合優化等四個方面,24項措施基本涵蓋了企業通關全過程,并且突出了天津關區和天津口岸的特點。
“天津口岸是環渤海區域與北京、華北、西北等內陸地區對外貿易的主要口岸,具有功能比較齊全的特點,特別是《京津冀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方案》出臺后,天津海關也專門對此出臺了多項舉措。在本次新出臺的措施中,從在濱海新區綜合業務現場設立服務窗口減少企業往返奔波、深入推進通關作業無紙化改革,到京津冀三地企業可任選一海關申報,推動商務部門、海關、加工貿易企業間的‘三方’聯網等,基本上涵蓋了不同企業辦理海關業務的方方面面。”天津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
企業享多項實質利好
在此次出臺的措施中,有多項針對簡化手續、降低成本的實質措施,這些都將為外貿進出口企業節省一定的時間、資金成本。
如在備受關注的京津冀通關一體化方面,從今年7月1日開始,率先在北京海關、天津海關啟動實施通關一體化改革;10月份前后,將擴大至石家莊海關。在此次出臺的舉措中,明確指出京津冀企業今后可按照經營單位注冊地或貨物進出境地自主選擇接單現場,并據此確定申報口岸,也可根據物流需要自主選擇口岸清關、轉關、“屬地申報、口岸驗放”、“屬地申報、屬地放行”、一體化通關等其中一種通關方式,試點“一地注冊、三地報關”等。
此外,天津海關也將“試水”多項業務改革,提升通關效率,為企業降低資金、時間成本,同時也將助力口岸功能拓展,鼓勵保稅展示交易等業務,為企業發展帶來新商機。如在海關特殊監管區整合優化方面,天津海關將對符合條件的區內企業,可先提貨進區,再在規定時限內辦理海關申報手續;允許企業貨物分批次進出,在規定期限內集中辦理海關報關手續;在向海關提供足額稅款擔保后,可以在區外或者區內指定場所開展保稅展示交易;在東疆保稅港區內,允許區內企業對保稅監管狀態下的貨物開展期貨實物交割等,相關企業將收獲優惠便利“大禮包”。
歡迎關注外貿行業第一微信號【cifnews】